第1676章 義與利(第2/2頁)

劉備雖然是幽州人,但他人品太差了,短短的幾年時間,輾轉於公孫瓚、陶謙、袁紹和孫策之間,現在又回到幽州,以宗室自居,擺出一副禮賢下士的模樣。普通百姓不知道他在中原的醜事,也許會被他騙,他們卻深知劉備的底細,才不肯為劉備效力呢。況且劉備學孫策屯田,對世家並不友好,沖突在所難免。

但他們又不得不承認一點,劉備從孫策那兒學來的練兵之法的確有用,他麾下的關羽、張飛等人也的確是萬裏挑一的勇士,眼下幽州真正有實力和公孫瓚一較高下的也就是劉備。如果劉和與公孫瓚交戰,最後得利的很可能就是劉備。

鮮於輔左思右想,沒有解決之道,只以向田疇請計。田疇說,我要去見劉和,和他約定只限於殺公孫瓚,殺了公孫瓚,他就離開幽州去長安,從此恩怨兩清。幽州人可以幫他報仇,但不會支持他做幽州刺史,更不會同意袁譚進入幽州。如果劉和答應這個條件,那他就說服張則配合劉和,盡可能的將公孫瓚誘到薊縣來,避免兩軍對壘。否則,張則會引劉備為助力,誰敢亂動就殺誰。

鮮於輔反復權衡後,同意了。他隨即叫來了鮮於銀、閻柔、齊周等人,共同盟誓,然後由田疇寫了一份盟約,他們在上面簽了名,由田豫帶著去見劉和。

……

劉備一手持鉤鑲,一手持青雲劍,與趙雲戰在一處。青雲劍舞動之間,寒氣森森,似有青色雲霞流動。趙雲手持長矛,左撥右擋,間隙還上兩招,趁勢調整一下自己的防守,卻不緊逼。劉備久戰不下,心裏有些焦躁,突然一聲暴喝,長劍砍向矛頭。

“當!”一聲脆響,矛頭被削下一截,火星四濺。

趙雲收矛後退,笑了笑。“府君這勁道越來越順暢了,足以躋身一流劍士。”

劉備很尷尬。“子龍,我還是控制不住自己心境,達不到身劍合一的境界。若是真的與敵對陣,只怕又要受挫。子龍,最近與你對練,受益匪淺,感激不盡。”

趙雲笑道:“府君客氣了。習武既是修身養性,也是疆場自保之道。府君武藝高強,戰場上能多幾分取勝的機會,也是我等所期盼的。只是佳兵不祥,匹夫之勇不可恃,還望府君銘記。”

劉備連連點頭,還劍入鞘。青雲劍雖是黃承彥打造的利劍,畢竟不是環首刀,還是不太適合這種大力劈砍,每一次硬砍都會傷及劍刃甚至劍身。趙雲隨時可以換一柄長矛,他卻很難再找到類似的寶劍。

兩人上了堂,說些劍法、矛法的要訣。這幾年在漁陽做太守,生活安定,又有趙雲這樣的陪練,劉備的武藝有了明顯的提升。關羽、張飛都是高手,但關羽傲氣,三合就要分勝負,動手不留情,張飛性子急,沒耐心做陪練,而且他們力量驚人,和他們對練有生命危險。趙雲則不同,他不僅武藝好,而且有耐心,能夠根據劉備的實力做調整,既能讓劉備感到壓力,全力以赴,又不會受傷。有他陪練,劉備收獲很多,進步也非常大。

“子龍,你說我是用單劍,使孫伯符的破鋒七殺好,還是用雙劍,用公孫伯珪的雙頭矛法?”

趙雲道:“府君既不必學孫伯符,也不必學公孫伯珪,既可以用破鋒七殺,也可以用雙頭矛。只要能殺敵,哪種順手用哪種,不必拘於一法。”

劉備點點頭,在堂上坐定,用布巾擦了汗,披上皮氅。“我自己試了幾次,感覺還是破鋒七殺比較適合我。如果用雙頭矛法,這劍太長了,容易傷著自己。”

趙雲笑笑。劉備的青雲、赤霞雙劍可以接上一截鐵柄,接單劍就是孫策軍用的千軍破,接上雙劍就是公孫瓚的雙頭鐵矛,但使用的難度更大,不小心就會傷著自己。劉備一心想兼而有之,卻一直不能如願。

“府君不用急,武藝就如同做文章,講究自然,不能勉強。”

“是啊,我只是覺得我要辜負黃大匠的精心之作了。”

正說著,簡雍快步走了進來。“府君,朝廷有使者到。”

劉備吃了一驚,連忙起身,一邊整理衣服一邊問簡雍情況。簡雍還沒說完,種劭就走了進來,朗聲笑道:“劉府君,故人遠道而來,你還要讓我吃閉門羹,喝西北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