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5章 幽州形勢(第2/2頁)

不過種劭也有一個優勢,他是朝廷使者,代表著朝廷,他本人又不是單純的儒生,縱使不能沖鋒陷陣,出謀劃策還是可以的,多個人多個主意。

“那申甫說說,劉和會如何應對?”

見張則允了,種劭大喜,連忙將準備好的計劃和盤托出。“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劉和絕不會輕易離開幽州,他很可能會聯絡袁譚,攻擊公孫瓚。但袁紹敗亡,大軍十不余一,袁譚所領大多是新兵,未必敢與公孫瓚正面對敵。如果袁譚拒絕了劉和,劉和很可能會向使君求援。”種劭頓了頓,讓張則有個反應的時間。“劉虞在幽州頗有恩信,他的故吏願意支持劉和的人不少,縱使使君不肯出兵,那些人也會支持劉和,使君不可不防。”

張則不動聲色地點點頭。“那我當如何應對?”

“使君覺得公孫瓚心有朝廷嗎?”

張則哼了一聲:“你不知道公孫瓚的兒子在孫策身邊嗎?”

種劭笑了。“那你覺得劉和心裏還有朝廷嗎?”

張則沉默良久,搖搖頭。“不好說。按說他是宗室,應該心有朝廷,可是他們父子與袁紹走得那麽近,心裏究竟想什麽,我也無法判斷。”

“使君所言甚是,公孫瓚桀驁不馴,劉和忠奸難辨,有他們在,使君都難以掌握幽州。既然如此,何不讓他們自相殘殺,兩敗俱傷?”

張則目光一閃。“然後呢?”

“然……後?”種劭一下子愣住了,不知道張則是什麽意思。

張則直起腰,扯了扯半舊的皮氅,瞅了種劭一眼,露出一抹淺笑。“申甫有所不知,幽州之所以能穩定,有賴兩個因素:一是劉虞對胡人的安撫,一是公孫瓚對胡人的殺戮。胡人唯利是圖,不知仁義,唯有恩威並施才能壓制他們。劉虞和公孫瓚一文一武,本是相輔相成,奈何他們視對方如仇寇,自相殘殺,結果兩敗俱傷。”

種劭的臉上有些發燒。張則把這兩句話奉還,這是否定了他的建議啊。他尷尬不已,長身欲起。張則伸手按住了他。“申甫莫急,等我說完。”種劭強笑了兩聲,勉強坐了回去。

張則接著說道:“公孫瓚殺了劉虞,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要劉和再和公孫瓚和解不過是磨磚作鏡,但坐視他們爭鬥也不是辦法。劉和如果死了,幽州世家必亂。公孫瓚如果死了,劉備必然坐大。”

“劉備?”

張則點點頭。“我有一件事不明白。朝廷既然召宗室朝會,重修宗籍,為何不召劉備去?他不是中山靖王之後麽。”

種劭很驚訝。“是嗎?可是我聽宗正劉寵說,劉備當著他的面親口說過,他並非皇族。”

“有這回事?”張則很是意外。

“劉備說他是宗室?”

“嗯,劉備在幽州一直以宗室自居,說他是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人。他能在幽州站穩腳根,這是其中一個原因。”張則撥弄了一下火塘,又飲了一口酒。“朝廷可能不清楚,劉備雖然不如劉和、公孫瓚那麽顯眼,其實他的實力比這二人有過之而無不及。如果劉和、公孫瓚兩敗俱傷,最後做漁翁的必然是劉備。”張則搓了搓手,沉默了片刻,一字一句地說道:“那幽州就不是朝廷的幽州了。”

種劭將信將疑。他知道劉備,當年劉備曾在長安滯留了一段時間,他身邊的張飛扛著一柄奇形怪狀的長矛到處找人挑戰,一時名聲大噪。劉備回幽州之後就沒什麽消息了,如果張則不提,他還真沒想到劉備現在有這麽強的實力,讓張則如此忌憚。

“那……使君打算怎麽辦?”種劭提醒道:“劉和也許已經在來薊縣的路上了。”

張則苦笑。“我還能怎麽辦?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能勸則勸,不能勸……”他咂了咂嘴。“就只好殺了。申甫,我馬上請田疇來商議,然後可能要麻煩你去見見劉備,到時候你自己看。”

“喏。”

張則拍拍手,叫來侍者。“請田子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