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3章 引路人(第2/2頁)

他只能做一個引路人。

孫策原本寄希望於楊修,但楊修是朝廷的人,孫策不想為朝廷做嫁衣。後來他又指望顧雍,可是顧雍性格太保守,這人做道德君子沒問題,革故鼎新的魄力欠缺。至於沈友等人,他們的學術又不夠頂尖,而且立功心切,未必有心情做學問。至於張纮,他成名多年,思維慣性太大,短時間內很難改變,一開始就沒有成為他的選擇。

虞翻可以完成這樣的重任。他剛剛而立之年,有狂士之名,但僅限於會稽,足夠聰明,又有深厚的學術素養,口才還特別好,不做思想者太可惜了。孫策花了這麽多心思,又特地安排了這麽一場實驗,就是要扭轉虞翻的思維慣性。以他的智商,只要方向對了,很快就能有重大收獲。

有了浴火重生、精明務實的虞翻坐鎮東南,他才能放心北上,爭霸中原。

孫策看著虞翻的背影,就像農夫看著沉甸甸的莊稼,心中充滿收獲的喜悅。

虞翻一直沒有說話,直到兩艘樓船相繼消失在海平面下,他也沒說話。

實驗順利完成,孫策返航,回到船港的時候,楊修、馬超等人前來迎接。楊修的臉色也不太好,可是和虞翻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他對孫策和虞翻論易的細節了解不多,對他來說,這只是孫策又贏了虞翻一個回合而已。他和虞翻不怎麽對付,看到虞翻吃癟,他心裏開心多於震驚,甚至還有一點幸災樂禍。

上了岸,虞翻離開了喧鬧的人群,一個人找了一個地方,面對大海,靜靜地坐著,任由晚風吹起衣襟,吹拂面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