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八章 暗流湧動(第2/5頁)

張太後遲疑了好一會兒,這才滿含憂慮地問道:“楊卿家的意思,是說沈尚書有可能挾持皇兒,對皇兒做出什麽不軌之事?”

楊廷和道:“或許只是微臣多心,但很多事,總該有所防備。”

張太後仔細思索後,重重地點了點頭:“說的也是,有些事不得不防,之前皇兒執意出遊,但突然又說要回來,在拒馬河峽谷與保國公他們會合後也是先隱秘不出,之後是沈尚書引領出來見軍中上下……楊卿家雖然只是提出最壞的一種可能,哀家不會覺得楊卿家之言有何不妥,但楊卿家你且莫將這件事聲張開來。”

楊廷和再次行禮,領受張太後懿旨。

張太後顯得有些迷茫,嘴裏喃喃道:“皇兒現在平安無事,總歸是好事,而且沈尚書那邊大概也不會對皇上做出什麽不軌之舉……或許只是哀家和楊卿家多心了吧。楊卿家可有跟謝閣老說過這種可能?”

楊廷和道:“未曾言明。得知陛下賜見楊應寧等人的前因後果後,微臣便立即來求見太後娘娘,沒有見其他任何人。”

張太後微微點頭:“謝閣老或許會有些獨到的見解……以楊卿家看來,如今當應作如何防備?哀家說的是,若皇兒真為人挾持的話。”

楊廷和神色拘謹:“再派出兵馬,從沈尚書手裏接過大權,護送陛下回京。”

“好。”

張太後想都沒想便答應下來,吩咐道,“這次哀家會派壽寧侯帶人前往……壽寧侯畢竟是哀家的胞弟,他去總歸可以信任……如今謝閣老已回到京城,楊卿家你也往紫荊關走一遭如何?”

楊廷和聽到這番話,便知道現在張太後對外人都不敢信任,在沒有親自見到兒子平安無事的情況下,好像只有張鶴齡和他得到完全的信任,張太後也沒有將這件事告知謝遷的打算,畢竟說到底謝遷跟沈溪之間有姻親關系。

楊廷和感到一陣心安,暗忖:“這是太後娘娘對我的信任,但離開京城卻非我所願。”

即便楊廷和再不想離開京城,但還是恭敬領命:“臣遵旨。”

張太後再度點頭:“現在無論如何都要確保皇兒的安穩……雖然保國公跟戶部楊尚書都已前往迎駕,但始終要留下部分兵馬用來平息地方叛亂,沈尚書身邊親隨很多,哀家不是很放心……錦衣衛指揮使錢寧那邊有消息傳回來嗎?”

“回太後娘娘,並未有錢指揮使的消息。”楊廷和低著頭道。

張太後嘆道:“錢寧是皇兒親手提拔的,未必跟咱們一條心,先皇只有皇兒這一個兒子,若有個什麽三長兩短,大明非要陷入動蕩中,哀家不想有任何意外發生……此舉並非是懷疑朝中重臣!”

楊廷和聽來,張太後這是在解釋關於懷疑沈溪之事,並沒覺得有多突兀,因為他非常清楚張太後的心態。

若非他知道張太後擔心什麽,也不會跟張太後提關於沈溪有可能挾持天子的事情。

楊廷和恭敬行禮,做出欣然領命狀。

張太後嘆道:“皇兒出去太久了,哀家大半年沒見他,心中掛念。正所謂血濃於水……自從皇兒大婚後,在宮內住的日子就不多,希望他這次回來,性子能變得安穩些,早些誕下皇嗣,也好讓大明後繼有人。”

“太後娘娘……”

楊廷和故意拱手請示,“此事微臣是否要跟謝閣老言明?”

張太後微微一愣,迅速搖頭:“謝閣老那邊,哀家會親自處置,不勞你多費心。今日你便跟壽寧侯出發,哀家會給你頒發一道懿旨,你只需要跟內閣那邊打個招呼,讓謝閣老知道你外出公幹便可。剩下的事,也不用你擔心。”

“是。”

楊廷和再度行禮。

張太後讓近侍將懿旨草擬好,蓋上自己的寶印,便交給楊廷和。

楊廷和帶著懿旨離開皇宮,並沒有去見謝遷,而是直接到壽寧侯府拜會張鶴齡,然後跟國舅爺一起去京營點兵,帶著大隊人馬前往紫荊關護駕。

……

……

楊廷和離開京城兩個時辰後,謝遷才得知消息。

本來謝遷還打算安排楊廷和做事,誰知道從梁儲那兒獲悉楊廷和早一步去見太後,然後出京辦事的消息。

“他此番急忙出京是做什麽事情?為何老夫會不知道?”謝遷聽到後不由火冒三丈。

本來謝遷覺得楊廷和是個老成持重,可以托付重任之人,但未曾他剛回京就來了個下馬威,居然在不通知他這個首輔任何消息的情況下自作主張,這正是謝遷不滿意的地方。

謝遷中意的接班人,不但要會辦事,更重要的是聽話,守規矩,他對沈溪的反感便在於不聽招呼,原本他對楊廷和很欣賞,但現在居然公然違背他的意願,自行其是,突然間他覺得自己好像哪裏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