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移民

“興乾是什麽樣的時代?”

在三百年後的當代人看來,興乾意味新生、意味著開始。

但是在興乾時期,政府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損害了百姓利益,導致大量百姓因為“長子繼承法”不能繼承父輩的土地,而“荒地官有”更讓失地的次子們即便租種到官田,也無法獲得土地所有權,同時還要承受高額地稅的重壓,生活日益困窘。與此同時,人口出生率急劇上升,新興的工商業經濟無法消化、吸收大量“過剩人口”,農民和失業城市民眾成為社會潛在的不穩定因素。為此,從興乾之初政府就出台政策鼓勵民眾向海外遷移,即所謂“海外華夏”。

……分封諸夏,這一改變了今天世界格局的決策,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海外華夏”的延續。

《皇明史記》

從興乾前,拓殖台灣,再到興乾元年後拓殖南洋,直到分封諸夏,每年遷移海外的人口,都在不斷的增加著。

從興乾元年當年海外移民為23165人,其中6成為流放犯。而到興乾五年,當年移民海外人數就超過十萬,至興乾十年,更是突破二十萬大關,隨後,每年都以20%的速度激增。

畢竟,相比於在國內工廠做工,或者租用官田,移民海外,他們可以立即得到足夠的田地。只需要連續耕種數年,就可以無償獲得那塊田地。

對於絕大多數百姓而言,移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興乾十七年,當年移民海外的人數突破了六十萬。

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南洋諸夏一直在不遺余力的通過各種渠道吸納移民。而大明同樣也在不遺余力的推進這一事業。尤其是隨著“新夏”以及北美殖民地的創建之後,大明官府開始撤出也南洋移民,將南洋移民事業完全交給諸夏,畢竟,經過十年的發展,諸夏已經擁有足夠的財力、物力繼續進行這一事業。

而此時大明所面對的是,如何把眾多的移民快速、安全地輸送到遙遠的“新夏”以及美洲殖民地,這是官府必須認真考慮的重大問題。

最早期前往大洋洲的以及北美的移民是乘坐快速商船前往目的地的,相比於移民北美,移民“新夏”或許更容易一些,畢竟,沿途可以在南洋諸國靠港,而移民北美無論是通往西海岸的“黑潮航線”,亦或是從南洋到好望角,再從好望角到紐約,都需要長達半年以上的航行。

盡管航行的時間長、航程遠,但是在最初的幾年,大明海軍的運輸商船,仍然在這兩條航線上輸送了大量移民。截止到興乾十年,共有超過25000名明人抵達北美西海岸的新城以及紐約。

興乾十年六月初九,海州船廠建造的“飛魚”號下水,該船擁有極為特殊的空心船首,雖然其長寬比為5,其航速尚未達到以後飛剪船所能達到的驚人的航速。但是仍然在航運界引起轟動,後來她的設計特色為許多船舶設計家所仿效。

這類船有小的幹舷,較少的上層建築,不僅改善了船舶穩性,而且可以充分發揮帆的作用。船幾乎貼著水面航行,長寬比一般大於6:1,其水下形狀設計成最小阻力休,以提高航速,但保持一定的橫向阻力剖面,導致水線特別優美,甚至在首部水線面有內凹,長長而尖削的曲線剪刀型首柱呈一種適合於賽跑的態勢,在海上能劈浪前進以減小波浪阻力,故而被稱為“飛剪”。

這種“飛剪船”相比於過去的快速帆船,它的速度更快,甚至兩倍於普通帆船,尤其是當年第一部《航海天文歷》印發於海軍之後,使得海上航行船只實現了在海上的準確定位,從而擺脫了季風、洋流的制約,在浩瀚的大洋上搶風航行,把過去長達半年的航程,縮短到了三個月以內。

飛剪船的出現改變了一切,從“飛魚”號滿載著500余名移民在駛離廣州的136天後,再次返回廣州,一艘艘飛剪船投入了美洲航線。

進入興乾十八年,剛剛建成的2483噸的“紐約號”則成為“廣州至紐約”航線上最大的一艘商船。

廣州是大明最重要的一個港口,也是千百萬移民離開大明的必經之地,在漢粵鐵路築通之後,不知多少百姓,乘火車抵達廣州。

大明與美洲相距遙遠,艱辛的旅途上充滿著不確定性。每當移民登船出海時,喜悅與別離的悲傷往往交織在一起,使得每一艘移民船的起航氣氛異樣凝重。對於遠赴美洲的移民而言,那是另一個完全陌生的世界。

幾乎每一個移民,只要想到即將前往的從未想過和見過的異域!,都會引起他們的不安。於是,和其它的移民一樣,攜妻帶女的李明典又一次想起了家鄉的山水,想起家鄉衰敗的房屋,還有那尚在積雪覆蓋下生長著整齊麥苗的幾畝麥田。

當然,這一切,都與他沒有關系了,作為家中的老四,他成年離家的時候,除了父親為他置辦的一處房子,還有承租的30畝官田,也就是父親為他說好的親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