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利益至上

削藩!

當這個看似簡單的名詞,從朱和域的口中道出時,朱和嘉沉默著,他並沒有立即給予回答,只是靜靜的看著遠方。

片刻後,他才說道。

“建文削藩……”

念叨著這個詞,朱和嘉反問道。

“到底是大臣蠱惑,還是勢之必然?成祖之後,百年間歷代皇帝無不以削藩為已任,假名種種行削藩之實,到最後,宗藩變成了什麽?”

搖頭苦笑著,朱和嘉又說道。

“甲申天變,天下諸藩,上不能衛社稷江山,下不能抵禦外夷,若非是如此,我大明又怎麽可能幾近亡國?”

幾乎亡國的教訓、億兆百姓死難的悲劇,給大明帶來了極為深刻的改變,除了不惜一切代價也要把北方的邊患消除之外,另一個改變,就是封建。而南洋以及海外領地的拓殖,為大明提供了封建的機會。

“封建即是為了避免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的保險,同樣也是為了拱衛中央,他日無論是朝中有奸臣,意圖竊居國權,亦或是有異族入侵,或是百姓起事,諸夏既可起兵拱衛中央……”

凝視著海外,朱和嘉沉吟道。

“父皇擔心的是,百年後,會有朝臣借口對諸夏不利,畢竟百年後,諸夏亦有可能是人口億萬的大國。”

“應該是累加吧,幾十國加在一起,人口億萬,又怎麽能比得了大明呢?到時候,有人這麽想,以小弟看來,他們肯定是為了個人的權柄。”

朱和域冷笑道。

“古往今來,即便是所謂之賢臣,亦受名利所累,更何況大多數凡夫俗子,他們總會借口種種,圖謀個人名利,當年齊泰、黃子澄等人不顧祖宗成法,一味削藩,以至於逼死宗親,如此種種,看似為國,實則不過只是為了個人之名,其想為朝廷砥柱,便以削藩起事非,試圖借削藩成就個人之名……”

受父皇的影響,朱和域對齊泰、黃子澄等人從來沒有絲毫好感,在他看來,正是因為他們圖謀個人名聲、權柄,才導致了靖難。

“只有制造矛盾才能從中漁利,如果沒有矛盾,又怎麽能突顯出他們的重要?於大臣而言,無論是藩王亦或是勛貴,如果與皇家一團和氣,大臣權柄就會受到重重制約,只有制造出矛盾,讓皇家對藩王、勛貴生出不信任,產生危機感,皇家才會依靠大臣,只要借此打倒兩者,皇家唯一所能依靠的,就只有一個選擇,就是大臣……”

朱和嘉看著二弟說道。

“這個道理,父皇在我們很小的時候,就曾告訴過我們,我大明到最後,表面上是亡於黨爭,可黨爭起因實則是亡於文官權力過大,就像內閣大學士,設立之初是高祖、成祖時是由皇帝點選大學士,往往都是由幸臣充任。英宗九歲即位,無法正常的處理朝廷事務,因此政事的決策權基本上全都落在了內閣的肩上。內閣大學士們基本擺脫皇權的約束和控制,利用自己的意志處理政務,保障文官集團的利益。這在內閣發展史上極為重要,這是內閣獨立處理國家事務的開端。此後,閣臣入閣便由皇帝欽點幸臣變成為閣臣推薦,再由皇帝任命。到萬歷二十二年開始,以國本案為始,黨爭開始,各黨會同東林黨明爭暗鬥,搶奪內閣及六部席位,到最後,因為黨爭激烈,內閣大學士只能收各方推薦,靠皇帝抓鬮決定,說到底,是大臣權力膨脹到已經對皇權產生威脅,而大臣權力膨脹,與其不受制約有很大的關系。”

凝視著大海,朱和嘉又繼續說道。

“土木堡之前,大臣受勛臣制約,皇權尚能平衡,而到熹宗時,皇帝卻只能依靠閹人與大臣爭權奪利,而閹黨者良莠不齊,不堪為用,到孝烈皇帝即位後,忌憚閹黨權勢過大,於是召起東林黨的殘余,打倒魏忠賢,並對閹黨人員一網打盡。東林黨重新當權後,但東林黨又威脅皇權,於是又開始打壓東林黨,譬如溫體仁等投機分子走向前台,但最終孝烈皇帝懷疑溫體仁結黨,也將內閣首輔溫體仁驅逐出了朝廷。你記得陛下提及烈皇舊事時是怎麽說的嗎?”

大哥的反問讓朱和域點頭說道。

“父皇說,歸根結底,是他們皆無人可用,神宗避朝,是因為朝臣權力過大,即便皇權亦只能退避,至熹宗只能借閹人打擊臣權,而無論是所謂閹黨亦或溫體仁等人,他們歸根到底,還是大臣,無非就是打倒一方,另一方繼承權力,但是繼承權力的那一派,仍然會對皇權產生威脅,嗯,應該說,臣權依然對皇權形成優勢,而相比於臣權,皇權就顯得勢單力薄,以一人對滿朝,況且皇帝還必須要依賴他們治國,無論是耿直之臣,亦或是投機之徒,權力集中於他們身上,對皇家總歸是不利的。”

聽著弟弟的回答,朱和嘉默默的向著海岸的方向走著,雪花不時的飄蕩到他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