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家人

雪紛紛灑灑的下著。

興乾七年的歲末,人們似乎已經忘記了幾個月前的戰爭,人們的茶余飯後,談論的都是“奮進號”發現在新大陸,趙登科搖身一變成“勛士”的傳奇。

“非軍功不封爵,違者廢!”

興乾皇帝定下的規矩,沒有人敢去違背,而朱明忠自然會以身作則,不封爵並不意味著沒有其它的辦法。“勛士”就是其中之一,盡管“非軍功勛士”的封田沒有免稅特權,雖說只是一代人的“士位”,可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仍然是光宗耀祖的好事,讓人羨慕的。

在興乾七年的歲末,趙登科獲封一等勛士,並賞給南直隸1000畝封田,而在新大陸——“新夏”,他得到多達百萬畝的封地。隨行的船員,也得到了不等的賞賜,可以說,一夜之間,上至船長,下至船員,都搖身一變實現了人生的巨變。這一消息,傳遍了大明的大江南北。

勛士、封田、海外封地與海外的珍奇異獸一起成了人們茶余飯後的議資,人們口中談論得最多的話題,永遠都是“新夏”是如何的沃野千裏,對於土地以及財富的渴望,永遠在誘惑著所有人。

尤其是當一本《新夏發現記》經書坊印刷後,於各刊載之後,立即暢銷天下。這是第一次,大明上下,幾乎所有人都在那裏談論著一個自話題——“新夏”,從市井小民到朝中士大夫,從田間農夫到市間商販,從書院士子再到那些鼓動著“文武合體”的士人,似乎都難逃“新夏”的誘惑。

“新夏”是澳洲的名字,與已經開始少量移民的北美不同,“新夏”這片新大陸是大明發現的新大陸,每每提到那片土地時,人們的心裏總會升湧起一陣從未曾有過的驕傲。

夏之土!

這是“新夏”一名的由來,盡管當日在朝堂之上,朝中樞臣們對於如何命名新大陸引經據點的爭持了一番,但最後,在陛下吐出三個字之後,再也沒有了任何爭執。

夏之土!

那是我華夏人發現的夏之土,正像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一樣“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那裏將是另一片“夏之土”,華夏文明將會在那裏得到傳承。沒有任何疑問了。

新夏!

這個名字,簡單而直接,就是在告訴世人,那裏將會是新夏,新的華夏之地!

當然,在“新夏”闖入人們的視線的中,人們在那裏討論著當時沃野千裏如何肥沃,四季如春如何美麗時,有關“新夏”將會成為何人封地的爭論,更是在城市以及鄉間廣為流傳。

大明已經無藩可封了!

其實,大家都知道,不是無藩可封,而是陛下對於宗藩、勛臣失望到了極點,所以才會制定嚴苛的繼承辦法,但凡降敵者、棄爵者一應廢止,唯一的照料,就是他們可以向朝廷申請一塊自立之地。只有那些一直堅持抗爭的大明宗室、勛臣才能繼承爵位。幾年前,那些宗室已經分封南洋,像交趾就分封有三十余位鎮國將軍,在平南亦分封有多位郡王、鎮國將軍、輔國將軍,與秦、桂、周等國不同,這些國不過都是公侯國,國小而地窄。

真的無藩可封嗎?

當然不是,在皇宮中,就有十位尚未成年的皇子,除了皇長子之外,其它諸子成年之後,就在紛紛就藩海外。

親王,十六歲封王開府,十八歲備藩,二十歲就國。

這是朱明忠制定親王就國的規矩。

只是,現在即便是年歲最大的皇太子,也不過只有八歲。無論是開府也好,備藩也罷,總歸都是很遙遠的事情。

可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皇帝不急,太監急,至少親戚們總顯得有些心急!

“陛下,臣以為,就親王備藩,用四年的時間移民、修建王城,實在是太過蒼促,以臣之見,既然現在新夏已經發現,陛下不若在地圖上劃出若幹區別,然後再每區各建一城,作為未來諸皇子的就國之地……”

鄭聰的面上帶著笑,語氣中帶著試探的味道,他是鄭王,也是大明少有的幾位異姓王,異姓王沒有封地。

晉王如此,鄭王同樣也是如此。

不過,鄭家與晉王畢竟還是有所不同,當年如果沒有國姓北伐,大明能否中興都是未知數,而且當今國母也是鄭家出身,李家是臣,而鄭家則是親戚,現在鄭聰就是站在親戚的立場上去說這件事。

他這也是在為自己的那小表弟們著想,畢竟,新夏雖說是夏之土,可那裏除了一些野人之外,就再也沒有其它生靈,僅僅只帶著三衛兵卒就藩,肯定比不過南洋諸國。

“閩王,你應該知道,南洋諸國就國時,除了國兵之外,朝廷可是沒有給他們任何幫助。”

放下手中的筆,朱明忠看著鄭聰說道。鄭聰是鄭成功的兒子,當年鄭家諸子之中,只有他跑到了東北,這也是選擇他繼承閩王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