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必須

信儒教、從漢俗、言漢語、書漢字,如此方為教化!

無論手段如何,盡管內心對於那些刑罰並不認同,但是李渭澤卻不得不承認一個事實,這裏的教化確實是成功的,至少在一定程度上。

盡管天氣是非常炎熱,李渭澤還是特意在舊港城內外到處走動著,舊港是南洋所有封建國中唯一一個國名未改新名的地方,這是因為這裏曾是大明的舊港宣慰司,所以自然不需要改名。因為其位於赤道附近,所以氣候相比於大明而言,甚至可以說是想象不到的炎熱。

舊港城從外觀上看起來,與國內普通的城市並沒有什麽分別,城池呈正方形。紅磚城墻看起來極為堅固,約有一丈高,城墻外朝著四方開有四門,每個城門附近都有築有炮壘,而城墻之間,每隔百尋設有一個突出的棱角馬面,馬面上亦架有火炮,周圍挖有護城河,河上架吊橋,白天會把吊橋放下,夜間9點石成以後,會收起吊橋,除非有國王簽字的命令,一率禁止通行,這一點看起來,似乎比國內更為嚴苛,或許這是因為分封諸夏一直以來,都面對著戰爭的威脅,即便是桂國、秦國也要面對土人的暴亂,軍隊四下出擊鎮壓叛亂。

相比於國內的城市,舊港的街道極為寬闊,而且修得非常漂亮,石板鋪得非常整齊,每條主要街道的兩側都種有樹木,將來那睦樹木會形成樹冠,遮擋赤道附近灼烈的陽光。而街道兩側一般的房屋也有三層樓高,為了適應炎熱的氣候,每層樓都很修的很高,房屋的建築形式看似與大明部沒有什麽區別,但是實際上,仍然可以看出兩者的不同。不過毫無疑問的是,他們的外表看起來都是相當堂皇,第一層是石質的墻底,上層則用很好的紅磚,窗戶無一例外都非常寬大。這也許是為了通風的關系,而為了阻擋南洋的蚊蟲,窗戶上無一例外都有紗窗,正是紗窗以及紗門保護了南洋的移民,讓他們免受疾病的困擾。

置身於城市中,讓李渭澤最為欣賞的,恐怕還是道路兩側種著兩行修建在椰子樹下的寬度不到兩米寬的草坪步道,它們的在為街道增色不少。在道路的不同地段築起南方式的小涼亭,亭子的邊緣有坐位,要是遭遇驟雨或陽光強烈的時候,行人可在在涼辛內歇腳。

這裏看似與大明沒有區別,但是在李渭澤看來,這裏很多地方,都與大明有著明顯的區別,甚至就連忙房屋也發生了些許變化,盡管變化並不大,但還是讓李渭澤感覺,也許,某種內在的變化,正在慢慢的於諸夏顯現著。

這種變化或許就是所謂的“百家爭鳴”吧!

在這個與大明神似,但卻又帶著異域風情的城市之中,最引人注目的建築物大概也有四五處:王宮、軍械局、地方行政官署以及高大的“聖殿”。王宮在中心大街的盡頭。與中都的皇宮或者王府高大的紅磚墻不同,它的前院圍上很漂亮的欄杆,門前有衛兵守著,透過欄杆可以看到王宮。而所謂的王宮與其說是宮殿,倒不如說是一座大型的樓宇,這座樓宇是用石塊築成,外表壯麗堂皇,與大明的宮殿似乎沒有什麽區別,可是他卻足足有三層樓高,中央則有四層高,而中央大廈的左右兩翼的建築規模也很大,四周都有圍廊。有一隊兵經常駐守,士兵們無一例外的都是明人,應該說是周人。就李渭澤所謂,在南洋諸夏的軍隊之中,同樣也有土人士兵,他們的指揮官是明人,但是士兵是土人。

在城市中參觀的時候,李渭澤也遇到幾個土人士兵,他們的服裝和配備看起來與普通士兵沒有任何區別,但是面色卻比周人更黑,而且相貌也與周人有所不同,無一例外的是他們的休態看起來,都是比較瘦弱的,不像能勝任軍職或其他職務的樣子。

“這些土人似乎普遍的身體都顯得很弱小。”

在城中參觀了一圈之後,李渭澤有了這個發現,他發現相比於明人,土人的身材普遍的較為瘦小,尤其是當看到巡邏隊的時候,在巡邏隊中身材高大的無一例外的都是明人,矮小瘦弱的肯定都是土人。

“也許,這就是他們不能抵擋西洋人的原因。”

李渭澤暗自這麽想到,這些土人過去曾被西洋人奴役過,是大明的到來解救了他們——幾年前,這裏曾是荷蘭人的殖民地,荷蘭人在這裏實施著殘酷的殖民統治,現在,大明的到來解救了他們,並將他們引向了教化,讓他們最終成為諸夏的一部分。

離開了王宮之後,李渭澤又來了官署,官署的前院的正面是一片草地,草地正中有一通道,道旁有好幾行樹。草坪的左側離王宮不遠,就是軍械局。軍械局是周國最為重要的一個部門,那裏制造著火銃、火炮以及火藥,而在軍械局的門前陳列著大量的火炮,還有數十尊裝備完整的大炮,就那麽半露天的展示著,而李渭澤毫不懷疑,只要有需要這些火炮會被隨時拉上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