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開明

遠在湖南長沙的王夫之並不知道,他的一封信在中都掀起了什麽樣的波瀾,盡管是給陛下的私信,但是對於身為皇帝的朱明忠而言,在接到這封信的時候,仍然還是選擇了把這封信公開於內閣。

“不管何姓、何人為天子,都必須從三個方面來限制他們的權力……”

寧雲婷的溫婉的話聲在房間裏回響著,盡管她的話聲音不大,但是這些話語仍然似一道驚雷般,震得眾人無不是瞠目結舌,簡單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其一為公爵祿,天子不應有私授……天子不應該縣爵祿以貿天下之歸……爵賞者,人君馭下之柄,而非但以馭下也。即以正位而凝命也……人苟一於大倫之際有私愛而任私恩,則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鮮不違道而開敗國亡家之隙。治天下者要以天下之祿位公天下之賢者,要以公天下為心,扶進人才於君子之途為道……”

作為首輔的顧炎武在聽到王夫之於於文中所說的時候,他的眼簾微垂,他與王夫之也曾有過交集,而且關系極深,在很多觀點上,兩人都是一至的,但是現在,這些話卻是他不敢說的。

人總需要向現實妥協,作為大明的首輔,他知道這些言語是何等的大逆不道,身為人臣,他必須要維持大明的秩序,維持大明的體統,至於其它,都不在他考慮的範圍內。

至少現在,他不會去考慮這一切,也許將來,等到致仕之後,他會發表類似的文章以及觀點,但是現在,他不能說這些話,做這些事。

“……歷代天子分封宗室、卿祿世襲,此為國之弊……唐宗室之英,相者、將者、牧方州守望郡者,臻臻並起,而恥以縱褲自居……如此大公行而私恩亦遂……天子私授爵賞,財後患無窮……漢封宗室,晉封同姓,結果是七國謀反,八王作亂……至我皇明,皇帝獨攬大權,私授爵賞、官職,造成政治腐敗不堪收拾,終致國破家亡……”

“陛下!”

不等寧雲婷繼續說下去,杜立德便立即大聲說道。

“此為妄議!請陛下下旨,治其‘大不敬’!”

“臣附議!”

大不敬!

罪無可赦!

只要中旨一出,王夫之就會陷入家破人亡的境地,甚至這個大不敬還是一個籠統的罪名,只要涉及到皇家,汲及到宗室,皆可制以“大不敬”,而且如何理解,那是下旨者自行理解,大明的司法系統只能選擇服從。

這是大明司法體系中最大的漏洞,也是皇帝最大的權力,一言定生,一言定死,靠的就是這個“大不敬”,這是朱明忠給自己留的漏洞,也是符合時代精神的。

在內閣的請旨中,朱明忠卻面無表情的說道。

“說下去!”

與其它人不同,對於來自21世紀的他來說,這些話談不上什麽大不敬,甚至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經濟發展的一種必然,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人們勢必開始會產生這種心態,而在歷史上,這進化過程卻被野蠻人的入侵打破了。

現在,對於王夫之的這一觀點,與其他人的驚怒不同,朱明忠更多的是驚訝,驚訝於王夫之觀點的領先。

“臣遵旨。”

寧雲婷繼續念道。

“……凡貪戀爵祿者或鉆營獲得爵賞者,鮮有好下場,李斯,霍光或則身欲斧錐,或則殄滅子孫……天之生才也無擇,則士有頑而農有秀,秀不能終屈於頑。而相乘以興,又勢所必激也……朝廷理應廣泛吸收賢而秀者參政,俾才可長民者皆居民上,以盡其才而治民之紀……”

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朱明忠依然是一副興致勃勃的樣子。

“朝廷理應廣泛吸收賢而秀者參政,俾才可長民者皆居民上,以盡其才而治民之紀。”

這句話說的不錯!

本來,這應該就是開放型的官府所要做的事情。

“……其二既為公權力,分權臣下。天子要與百官分權,與大臣各行其權而各盡仁責,才能治理國家。如果天子專權,而使宰相、大臣無權,那麽,天下就亂……”

其實也就是平衡!

朱明忠心裏當然明白,平衡的重要性,大明就是因為失去平衡,才導致後來朝政的崩壞。

“宰相無權,則天下無綱,天下無綱而不亂者,未之或有,權者,天子之大用也。而提權以為天下重輕,則唯填於論相而進退之,相得其人,則宰相之權。即天子之權,絮大綱以振天下易矣。宰相無權,人才不由以進,國事不適為主。奚用宰相哉?……合刑賞之大權於一人者,天子也,兼進賢退不肖之道,以密贊於坐論者,大臣也……中央應與地方分權。皇帝與州牧劍吏、中央與地方應分層治理,才能治理得好。如果權力下移,就會出現動亂……上統之則亂,分統之則治勿,天子和各級地方官吏要分別負責政務……故天子之令不行千那,州牧刺吏之令不行於縣。郡守之令不行於民……天子之令行於郡而郡亂,州牧刺史之令行於縣、郡守之令行於民、而民亂……上僅焉而下移,則大亂之道也。……這是因為縣令接近於民,可以知道民的甘苦而悉其情偽。郡守近於縣令,可以察縣令是否貪、嚷、敏、拙,而督促其成功:州牧刺吏近於那守。可以察郡守為政的寬猛,而節其行政。而天子在上,是不可能察民和川縣官吏的甘苦、情偽貪賺、寬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