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江戶

江戶,最早是由豪族江戶氏所統治,扇谷上杉氏家臣太田道灌築城於此後,便一躍成為關東的戰略要地。以後,隨著扇谷上杉氏的衰落,此城被小田原城的北條氏奪得。天正十八年,討伐北條的小田原之戰後,德川家康入封關東,以江戶為居城,江戶城開始繁榮起來。慶長八年,德川家康在江戶開設了德川幕府。從此,作為全國政治、經濟中心,江戶城得到很大的發展,城市的擴大是在德川家光時完成。

作為日本最大的城市和政治中心,江戶是繁榮的,從慶長八年幕府開設,享受了六十六年和平的江戶城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人,逐漸發展成為當時的中心城市。江戶城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分化為兩個特色區域,其一是平民區,又稱“下町”,這裏匯集了很多的小商小販和手工藝匠人,他們主要從事隅田川的水上運輸、江戶港的物資集散以及種種商業活動。而另一個區域便是稱為“山之手”的上流社會區,包括大名的住宅區和旗本的住宅區,那裏綠樹成蔭、環境優美,是江戶城內的政治中心。

不過表面上的繁榮,並不能掩蓋內部的憂患,在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去世後,發生浪人暴亂未遂事件,社會動蕩不安,不過,第三代將軍德川家綱在其叔父保科正之和大老酒井忠勝,老中松平信綱,阿部忠秋的輔佐,才化解了這個事件。此後他一直致力於將幕府機構整備的更加完善,下令禁止殉死,並將父親德川家光的武力政治改為文治政治。

但是由於家綱天生身體虛弱,從寬文六年起,便時常臥病在床,造成大老酒井忠勝專制,幕府威勢逐漸減弱。對此身為幕府將軍的德川家綱自然知道,但是他卻離不開酒井忠勝的輔助。

“松前藩藩主的信中提及,明國人驅離了了蝦夷地的日本人,將蝦夷地納入他們的統治,其詢問幕府,此事應該如何處理?目前明國來犯,是否會是元寇來襲的前奏?”

在老中稲葉正則的話聲落下的時候,勉強撐著身子坐在那裏的德川家納,立即開口說道。

“明國來犯?元寇……”

所謂的“元寇”,就是蒙元時曾入侵日本的蒙元,蒙元曾兩度入侵日本,但都因遭遇日軍激烈抵抗與惡劣天氣因素而慘敗。盡管如此,這仍然是日本歷史所遭遇的最危險的一次的外敵入侵,幾乎導致日本亡國。

所以當稲葉正則提及“元寇”時,德川家綱才會如此緊張。

“可以確定是明國來犯嗎?”

或許,曾兩度擊敗蒙元,使得,日本對於大陸產生了某種優越感。但是從豐臣秀吉遠征朝鮮,被明軍擊敗之後,這種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也就蕩然無存了,甚至對大陸產生了某種畏懼心裏。

或許,在滿清入寇的時候,日本人曾經為“神州陸沉”而悲痛不已,但也僅局限於此,面對鄭成功等人的祈師,他們從來都是堅決加以拒絕,畢竟,豐臣秀吉的教訓在那擺著。

可是,後來大陸的局勢變化超出了他們的意料,原本看似已經沒有機會翻盤的明國又一次中興了,而且變得更加強大,甚至在日本的周圍明國的船只出現的也越來越頻繁。

不過,這一切都與日本沒有關系,日本已經鎖國了。

可現在,“明國來襲”的消息,從松前藩傳至江戶之後,讓原本鐵了心“鎖國過日子”的德川等人,無不是心頭一驚。

“明寇”可不是“元寇”所能相比,當年豐臣的百戰精銳為明人輕易擊敗,盡喪於朝鮮,要是明寇來襲,日本該如何應對?

“據從箱館逃回的武士所言,占領箱館的明國人其似乎並非是明國官兵,但臣以為,主公必須對明國加以提防,萬一,這是明國人的試探之舉,該怎麽辦?”

“可明國人為什麽要試探?為了進攻日本嗎?”

身為幕府大老的酒井忠勝一反問,就讓稲葉正則變成了啞巴。

“現在,明國人還沒有完全把清人消滅掉,他們又怎麽可能侵入日本呢?我覺得與其是說是試探我們的實力,倒不如說,明國人是試探,我們對蝦夷地的態度,主公。”

酒井忠勝把目光轉向在德川,然後恭敬的說道。

“蝦夷地盡管名義上早就認可松前藩擁有對蝦夷地的支配權及貿易權,但是,主公,蝦夷地於日本而言,只是食之無味的雞肋,要是為這樣的雞肋之地,與明國發生沖突,實為不智啊!”

“可是,難道我們就坐視明國占領蝦夷地嗎?那裏可是日本的土地啊!”

稲葉正則有些激動的說道。

“那裏不是日本的土地,不過就是松前藩的展拓地而已,那裏甚至只有幾個浪人在那裏捕魚,主公,臣以為此次蝦夷地爭端,不能夠盡聽松前藩所言,如果為松前藩與明國的關系僵化,那麽對主公是極為不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