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態度(第2/2頁)

所以十萬平南軍如何安置,一直是令朝廷頭痛的事情。

盡管後來通過的退役安置,將平南軍安置於平南府各地,看似他們是大明統治平南府的基礎,可土兵總歸是土兵,土人總歸是土人。盡管他們可以用生硬的漢語說話,但是在土地人居多的環境中,最終他們還是土人,頂多也就是成為“熟番”。

直到實施分封之後,面對分封諸國的土蠻,在兵力不足情況下,半漢變蠻的平南軍就成了朝廷手中的器物。

平南軍接受各國的雇傭,前往各國為兵,在鎮夷撫蠻的過程中,沖鋒在前,為諸國立足也算是立下了汗馬功勞,而更為重要的是,這些平南軍離開了緬甸之後,置身於新的環境之中,離開了熟悉的土番環境,那些身處異地的土兵只能通過不斷的漢化,親近作為統治者的漢人,而不像在平南那樣,說土語從土俗。

一邊是平南土人的數量減少,另一邊是諸國“半漢”增加。於朝廷看來是對大明與諸國都是各取其利,但是這種大規模的征發土兵,在朱明宗看來,對於諸國來說,這同樣也是不穩定因素。

盡管效仿英國建立“殖民地兵團”是朱明忠的“創舉”,在另一個時空中,英國人就曾經通過印度殖民地兵團去統治東南亞,只不過現在“平南軍”這個殖民地兵團,需要的是漢化,需要的是成為諸夏的一部分。而不僅僅是借助他們進行統治,目的不同,自然也就導致了對待方式的不同。

只是借助英印軍團的印度兵統治東南亞的英國人,不需要考慮英印比例的問題,因為對於他們來說,印度兵只是他們用於彈壓東南亞土著的工具,可是南洋諸夏需要的是把平南軍同化成為“漢兵”,最終,他們的後代會被同化成為“漢人”。

“同化!對於平南軍,我們的目的是同化,將他們同化成漢兵,然後再同化為‘漢人’,如果比例過多的話,那麽是誰同化誰呢?所以,這個比例一定要控制好,而且要確保一個原則,就是三代之內,不能出現土人中隊長,小隊長,就是他們的最高軍銜,不論他們用什麽理由和借口,這個原則必須要堅持。”

隨後朱明忠看了一眼顧炎武,鄭重其事的說道。

“嗯,這一點,可以以朕的口喻發過去,還有,朝廷對於諸國的態度,也要改變一下,我們要盡量避免插手諸國的事情,畢竟,諸國之所以為諸國,而不是諸省,正在於其國政的獨立,如果朝廷過多的插手,不僅會導致諸國的反感,而且也會導致將來官員分不清兩者的關系,處處以母國自居,對其國政指手劃腳,那麽將來,決裂甚至發生沖突,都是不可避免。”

分清兩者的關系,作為皇帝的朱明忠可以分清大明與諸夏的關系,但是朝廷中的許多官員,一時間還分不清兩者的關系,尤其是在他們對大明還有所求、有所圖的時候。

也正因如此,秦國的“求助”,朝廷的同意,在朱明忠看來就是一個危險的信號。

“陛下,‘平南軍’是朝廷的,若無朝廷同意征召,各國總不能自己往土司處征召土兵吧。”

顧炎武直接了當的道出了他的借口,當然與陛下不同,在看來,分封固然是分封,但分封之後,不等於不聞不問。

有限的插手,可以讓大明與諸國之間聯系的更為緊密。

“未嘗不可。”

朱明忠笑著說道。

“就他們可以到內地招攬移民一樣,也可以到平南去征召兵丁嘛,雇傭兵,不見得,非要通過朝廷,而且這樣也可以減少土司對朝廷的不滿,畢竟,征發的人是他們的人,而且最終,他們也不會再返回土司所。與其由朝廷出面,不如讓各國對土司們誘之以利,讓他們心甘情願的給出子民為兵。如此,一個願挨,一個願打,豈不更有利於我?”

陛下這麽一解釋,顧炎武稍作思索後,便點頭頭說道。

“這樣確實比朝廷直接征發更為有利,那若是如此秦國,雇兵一事,又該如何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