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外交

對於外交,大明是陌生的,畢竟千百年來,華夏都是建立在朝貢體制下的中外交往,以禮儀上的君臣尊卑關系為主要表征,與基於條約體制的近代西方外交有所不同。而“外交”的出現,則是基於與西方溝通的直接產物,並與大明對外態度轉型密切相關。

而這種外交在某種程度上,借鑒了歐洲的經驗,尤其是在駐外使節的派駐上。從1455年米蘭公爵派往熱那亞的常駐使節為開端,意大利的諸共和國也先後派遣使節分駐各國首都。到15世紀末期,常駐使節已經成為慣例。1614年瑞典與荷蘭簽訂的條約,規定了兩國間互派使節。

而大明正是在借鑒歐洲的基礎上,依照朱明忠對近代外交的一些了解,開始嘗試在藩屬國之外設立駐外使領館。

駐外使節的職責是什麽?

常駐使節的任務除了研究駐在國的政治生活、搜集情報等任務外,維護大明利益,保護大明僑民,這才是大明開創現代外交的根本原因。

而核心是什麽?

自然是維護大明的利益。

也正因如此,作為駐德裏公使的嚴我斯一見到奧朗則布,就立即表示了抗議。

“尊貴的皇帝陛下,大明與德裏之間的友誼現在正在受到破壞,作為大明駐德裏公使,我必須提醒皇帝陛下注意,吳三桂是我大明叛逆,而貴國與他發生直接的官方往來,無疑是會影響到我們兩國的關系,為大明和德裏之間的友誼,我希望皇帝陛下,能夠拒絕接見他們!”

嚴我斯說的是波斯語,盡管莫臥兒王室起源自中亞突厥化的蒙古人,他們自稱是帖木兒與成吉思汗的後裔。和察合台汗國王室是親戚。而且“莫臥兒”一詞即蒙古的意思。不過,莫臥兒王室雖然祖先是蒙古人或突厥人,但是已經深度波斯化,帝國的官方語言既不是蒙古語、突厥語,也不是南亞次大陸本地的某種語言,而是波斯語。而波斯語同樣也是莫臥兒宮廷、公眾事務、外交、文學和上流社會的語言。甚至,他之所會被派駐德裏,正因為他能夠熟練的掌握波斯語。

奧朗則布看著眼前這位用波斯語表示抗議的大明公使,臉上沒有絲毫表情,他當然不會因為對方的膚色,對他有任何輕視,或許德裏與大明之間隔著雪山,雨林,但是奧朗則布卻也知道大明的強大。

莫臥兒就是蒙古,或許的他的相貌與波斯人沒有區別,但是奧朗則布仍然自稱是帖木兒與成吉思汗的後裔,當然也知道,蒙古是如何被大明擊敗的,了解那個東方的大國。

也正因為了解,奧朗則布才會同意簽署條約,兩國互相派出使節,當然,這種派出現在是單向的——沒有德裏的貴族或者官員願意到大明出任沒有油水的外交官,而大明的外交官卻早已經常駐德裏。

對於奧朗則布而言,他之所以同意大明的外交官出現在德裏,是為了向波斯、向奧斯曼表明莫臥爾的強大,是為了表明德裏的不同。就像是……嗯,宮廷戲子一般,也正因如此當然對方鄭重其事的向他表示抗議的時候,他的第一反應是——詫異!

怎麽會這樣?

作為皇帝的奧朗則布很難理解,為什麽這個大明人,居然會如此氣勢洶洶的向他表示抗議,甚至還不等他反應過來,就立即有宮廷的寵臣於一旁大聲訓斥道,

“大膽,你不過只是區區一個使節,居然敢如此狂妄,難道你不知道,你所面對面是誰嗎?是‘阿拉姆吉爾’!”

宮廷寵臣的駁斥,在嚴我斯的眼中是何等的可笑且又愚蠢。但是,對於莫臥爾貴族來說卻是天經地義的。正如大明自稱“天朝”,歐洲人以“文明中心”自居一樣。莫臥爾人同樣也有他們自己的世界觀。而且這種世界觀的影響力取決於文明的強盛程度。

17世紀的莫臥爾以及天方世界,確實有傲視全球的實力。因為歐洲基督世界剛剛經歷文藝復興,剛從黑暗的中世紀走出來不到兩百年,即便是在這個地理大發現的時代,他們面對原住民以“文明世界”自居時,在天方教世界卻沒有這個底氣,相比於剛剛覺醒的基督世界,天方教統治著半個世界。

自君士坦丁堡陷落,東羅馬帝國滅亡,天方世界對歐洲的壓力,更是整個歐洲的惡夢。通過數百年的擴張,他們早就發展成為占據地域最廣的一個文明。而且在那之後,它還在繼續大力地向外擴張。

當基督教世界在向海洋擴張的時候,奧斯曼土耳其人已經闖入了中歐,維也納更是一次次的被包圍。與此同時,在印度,莫臥兒帝國也正在穩步地向南擴張著,他們幾乎整個半島的主人。

相比於剛剛覺醒的歐洲,天方教擁有他們最引以為傲的“三大帝國”——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莫臥兒帝國。此時這三大帝國無一例外的正於鼎盛時期,他們的強大,同樣也意味著天方教的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