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傳統

往往出身確實可以決定命運!

盡管並不願意承認這一點,但是面對事實的時候,人們總是無法回避這一切,很多時候,有一些人,他們剛一出生,他們的身份就已經被決定了。

就像現在的清河學堂,也是報紙上所謂的“貴胄學堂”,就雲集著大明的勛貴的子孫,或許他們之中的很多人並不是剛一生下來就得到了,現在的地位,但是,父輩的功勛卻讓他們可以擁有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地位。其實在這所學堂之中,不僅僅只有大明的勛貴子弟,同樣也有來自藩國的貴族子弟。比如作為大明的親藩朝鮮,按照新制定的宗藩制度,朝鮮的世子、王子以及兩班貴族的嫡長子,都會在12歲的時候,離開朝鮮,進入這所“貴胄學堂”學校,在天朝接受符合其身份的教育。

當然這並不是古代的“質子”,而是一種教育,他們可以在六年後學業合格後回國,也可以繼續在大明就讀。實際上,對於朝鮮的大明上下的感情是頗為復雜的,一方面,固然將其視為“親藩”,而且朝鮮對大明也是恭順至極。但在另一方面,在是否吞並朝鮮的問題上,朝堂中也發生過後爭執,最終,還是皇帝做出了決定,重新冊封李棩為朝鮮王,不將其納為行省,但朝鮮的王族以及貴族都要送到大明接受教育,以免他們再作出了“棄華之舉”。對此,朝鮮王族以及貴族非但沒有絲毫的抵觸,甚至還激動萬分的將自家的子弟送到天朝,接受天朝的教化,在他們看來,這完全就是天朝對他們三百年“赤誠事大”的格外恩賞。

當然,他們並不知道,這與朝鮮各城設立的“天恩門”——感激天朝之恩,都是為了將來的吞並,不是現在,也不是未來十幾二十年,而是更為久遠的未來,最終朝鮮會主動的成為在大明的行省。

而推動這一切的,正是與這所學校中就讀的朝鮮貴族。他們將會在未來成為朝鮮最堅定的事大派。他們同樣也會成為主張朝鮮並入大明的一群人。

只有十三歲的李龍新是朝鮮的王族,也是第一批來這裏就讀朝鮮人,與其它的同學一樣,在過去的兩年間,他們曾經用長達一年的時間去適應著這所學校。現在非但他們早就適應了這裏,而且在他們看來自己已經完全融入了天朝,而且以此為榮。

當又一批從朝鮮過來的學生,他們穿著明式的儒袍進入學校時候,原本對於天朝充滿著各種憧憬的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到迎接他們的第一課,就是來自學長們的訓斥。

“把這些綾羅綢緞制成衣服全都脫掉……”

被學長們圍成一團的新生,無不是有些不安的看著這個人。

“我,我來自榮州鄭家,家父是……”

不等鄭則林把話說話,那邊就有人主動介紹道。

“李學長的父親是麟坪大君,可是在這裏,也只是學生,這是最普通的學生。”

“記住,在這裏,沒有王族,也沒有兩班士大夫的兒子,只有一個身份,就是學生。”

瞧見那邊的那一群朝鮮學生,在那裏於自己人面前顯擺著威風,張萬祺只是微微一笑,並不言語,無論朝鮮學生在朝鮮的身份有多貴,在這裏也是不值一提,因為在這裏,別說是像他這樣的忠義伯的兒子,就是侯爺的兒子又豈止一人,而且也不乏宗室子弟。

但是在這裏,他們都是再普通不過的學生。沒有任何人會去在意他們的身份,其實。他們的身份也不夠看。

畢竟清河學校的校長石磊,既是陛下的近臣,同樣也是外戚,於他的面前,即便是大明自己的宗室、公侯伯都不夠看,更何況是朝鮮兩班貴族?

不過,對於這樣的下馬威,張萬祺並不反對,因為接下來的下馬威會更厲害。其實,盡管這裏名義上是皇家設立的用於教育勛貴子弟的“貴胄學堂”,但是這所學堂卻截然不同於中國古代任何一所皇家書院。

這所學堂是一所軍事化的學堂,與舊時的學堂所謂的“培養聖門子弟”不同,這所學校的辦學宗旨是從道德、體魄和智力方面全面培養學生成為有男子氣概的大明勛貴。學校裏的教育同樣也是推崇科學、德行、運動以及軍事,當然,理要的是軍事化的嚴格管理,甚至這裏的生活也是“苦修”,實際上就是“斯巴達式”的。每個男孩都住在1.8尋寬3尋(米)的小臥室裏,裏面只有一張床,一張書桌和一把椅子,學生們的每個房間的配置都一樣的,房間裏沒有衣櫃,取而代之的是釘在窗子上的衣鉤,每個人的房間都沒有門,而由一個門簾代替。甚至就連同他們蓋著的毛毯,也是最粗糙的粗羊毛毛毯,目的就是為了讓他們睡不舒服。

在學校裏學生們每夭清晨6點起床,然後在操場裏跑步,每天6裏路,如果下雨就改成室內的運動,然後再進入公共浴室洗冷水澡,即便是在外面滴水成冰,他們也只能用冷水擦身。早餐過後,是清晨省身,就是上午的三堂課,一切都進行得分秒不差。午餐是一天當中的正餐,午餐過後是下午的兩堂文化課,然後是體育課。運動過後,學生們要再洗個冷水澡,然後吃晚晚。晚餐時要求所有學生著校服,晚餐過後是晚上的省身,接著是自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