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鐵路(第2/3頁)

在張英上車的時候,他的神情是恍惚的,甚至有些不知所以,甚至直到坐上車的時候,他處於驚愕之中,這是古往今來,為人臣者從未曾有過的恩寵。當事人如此,車上的乘客同樣也是如此,他們的神情無不是顯得有些復雜,以至於他們甚至都忽視了這列車。

恰在這裏車夫一聲吆喝,長鞭當空炸響,眾馬揚鬃奮蹄,拖曳著12節車廂朝著沿著軌道行駛。在車廂動起來的時候,朱明忠立即笑了起來,笑得很暢快。直到這時,人們才從張英受到了“似海君恩”中清醒過來,意識到車正在行駛後,看著車廂內坐著的幾十名乘客,作為報社主編的朱大勇立即問道。

“陛下,這馬車可以帶三十余人?”

“這個問題,你應該問張工程師,車廂和鐵路一樣是他設計的!”

“臣,臣不敢……”

明明是借鑒了陛下設計的運煤車,甚至就連同運煤鐵路,也是陛下的構想。張英正欲開口解釋時,有意樹立典型的朱明忠,則微笑道。

“張英,你來告訴他們,這車有什麽不同?”

得了君命,看著陛下投來的目光,盡管內心惶恐不安,但張英也只得硬著頭皮說道。

“臣遵命。”

隨後才解釋道。

“運送旅客的車型與貨車廳相似,車體全部為木制,每節前後安裝四只鑄鐵車輪,在軌道上運行。前後開門,兩側各有小窗。車廂內兩側可坐30人左右,客滿的話可以乘50人。”

“50人,也不多啊,夏爾馬,本身就是大馬,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車用了六挽吧!”

六挽就是六匹夏爾馬,作為五軍都督府右都督的張金生,自然了解夏爾馬的挽力,畢竟,夏爾馬本身就是作為改挽馬的項目與其它重挽馬一同引進大明。

“回大帥,這車廂一共有12節,如果坐滿,可以做600人!”

600人,這個數字一出,立即讓所有人無不是倒吸一口涼氣,這會他們才想起來,其它人都坐到了後面的車廂。

“如果是用來運貨呢?”

“貨車為半敞篷車。高兩尺兩寸,之所以將車身設計低,是為便於裝卸貨物。每車滿載可裝糧食100麻袋,載重8噸。每列由10節車廂相連,同時可掛兩節客車廂,用12匹重挽馬牽引,一次可載重80噸。貨車可以晝夜不休的運行,歇人歇馬不歇車。這馬拉的軌車,馬匹套於車首兩側。到達北站車站終點時,將馬匹卸下反牽至另一端,重新掛上,後車也就變成了前車。”

這會,別說是像張金生,這樣久經行伍的人被這個數字吸引了,就連其它的大臣,也都在那裏合計了起來。

“80噸,12匹馬,大馬車5噸,八匹普通馬或者四至六匹重挽馬,豈不是用相同的馬,運力一下增加8倍?而且還能額外運兵……”

在眾人的驚駭中,前方“駕駛台”上的馭手揚起大鞭呼“駕”一聲,車廂下方的車輪發出隆隆的聲響,拖曳著12輛客車的六匹馬奮蹄嘶鳴的奔跑著。

“鐵軌!”

原本震驚於鐵路運力的張煌言突然意識到問題的關鍵——鐵軌才是關鍵!

“如果本閣部沒有猜錯的話,這馬拉鐵車之所以運力如此之高,恐怕與這鋪於路上的鐵軌有很大的關系吧!”

“首輔果然一眼便看出其中關鍵,馬拉鐵車之所以載重量大,速度快,正是得益於鐵軌鋪設的鐵路,其實這……”

就在張英試圖把功勞還給陛下的時候,朱明便在一旁岔開話題說道,

“那鐵軌是怎麽造的?”

“回陛下,鐵軌是用生鐵鑄造,造成鐵軌後,再經過熱處理,以提高鐵軌性能。憑借著多年鑄炮的經驗,利國驛鐵廠可以批量生產出一尋20斤鐵軌,而且鐵軌生產工藝非常簡單,一般鐵廠都能制造,當然需要派人指導熱處理工藝……”

在張英提到“20斤鐵軌”時,朱明忠的唇角微微一揚,這種鐵軌標淮與後世的16公斤/米路軌的軌型相似,在1尋(米)支距下實物靜彎強度達到3噸,盡管無法同後世的同類路軌相比,但在這個時代,依然是一種劃時代的發明。

對此朱明忠所提供的只是一個概念,從烈山的運煤鐵路到這條鐵路,都是由張英設計完成,至於烈山那邊,則是使用更輕的15斤鐵軌。

在張英著回答著他人的問題時,列車依然在用不快不慢的速度往前行駛著,看著窗外掠過的街道,朱明忠的臉上帶著一絲微笑,這條鐵路只是開始,只是某路技術驗證,一但技術成熟,他就會下令向西修建鐵路,從中都到開封、洛陽、潼關、西安直到新疆。

當然,在未來的有一天,這條鐵路甚至將修到了中亞,以至於歐洲,甚至莫斯科、聖彼得堡……好像現在還沒有這座城市!

修建這條鐵路需要多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