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獻策

軍紀森嚴!

幾天來,若是說朱應升對於楚軍印象最深的是什麽,恐怕就是軍紀了,不說其它,單就是營中的規矩,便讓人嘆為觀止,就像在前往中軍大帳的路上,盡管路寬達兩丈,但是持刀槍的兵卒經過時,也只是沿著左右寬各不過兩尺的步道步行,將中間的道路讓予車馬,而且皆是靠右前行,如此倒也讓這營中不至於擁堵。

“楚出於淮,規矩自然也是當然……”

想到途徑江時,聽說的江北的規矩,朱應升暗自在心裏嘀咕道。

在靠近中軍大帳時,擡頭看著那寬達數丈的中軍大帳,朱應升深吸一口氣,他知道,也許機會就只有一次,就看這次能不能說服那位楚王,

步入中軍大帳,光線由亮變暗,盡管帳內點著臂粗的蠟燭,可卻依然不如外間那麽光亮,在帳中的小案後坐著位穿著黑色袍服,身前有金色蟠龍,這位肯定就是楚王了。

“在下江寧朱應升參見大王!”

長揖過頂,深鞠過腹,照著大明的禮節行禮時,一聲淡不出奇的話語便傳入朱應升的耳中。

“我知道你,洪承疇的幕僚,怎麽,什麽時候滿清那邊行起了揖禮,不都是跪禮嗎?既然如何,見到本王為何不跪!”

將手中的兵書一丟,李子淵一上來便給了朱應升一個下馬威。

“大王所言甚是,明行揖清行跪,不過只是禮法上的不同,大王是大明之楚,在下見大王自然行明禮,焉有行清禮的道理?”

對於這個下馬威,朱應升倒是不以為意,見招拆招的他隨後又說道。

“況且,今日大明楚藩、淮藩已北伐至此,可謂是勝局已定。清廷雖於京師聚二十萬大軍,焉又能阻擋楚淮兩路王師,想來不日必將敗退,在下自然要識以時務了!”

雖說只是短短一句話,但在朱應升的話裏頭,卻已經透出了幾個意思,第一個自然是北伐大局已定,至於二則就是北伐的不僅僅是楚藩,還有淮藩,當然,還有就是滿清的二十萬大軍。至於最後,就是他是識時務之人,換句話來說,不但他識時務,包括他身後的那位,同樣也是識時務的人。

“哦,”

眉頭略微一挑,李子淵看了眼朱應升,然後說道。

“如何識法?”

“自然是識得天下大勢!”

朱應升倒是沒有直接說什麽,而這句天下大勢,也可以有幾種解釋,盡管心知對方並沒有說什麽,但李子淵還是忍不住多看了朱應升幾眼,一旁站著的許雲程,同樣也打量著這個朱應升。

這人有點意思!

心裏這麽尋思著,李子淵的臉色一變,沉聲說道。

“既然是識天下之勢,那還費何口舌,回長沙告訴你家主子,待本王克復京師之時,便是揮師南下,殺入長沙之日!”

李子淵的話看似威逼,可實際上,卻根本就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威脅,盡管他提到殺入長沙,但卻沒有提洪承疇,更沒有提殺洪賊以慰天下之類的言語。朱應升自然也聽出了其話中的意思。

其實從他進入中軍大帳起,就一直就在試探著面前的楚王,現在聽他這麽一說,立即便明白了其話中的意思,於是便笑道。

“若是如此,我等又焉敢抗拒王師?”

在主動示弱的同時,朱應升卻又突然反問道。

“可,大王為何至今仍不出兵京師,收復神京?”

突然的反問,只嗆得李子淵差點沒咽下一口氣來,而朱應升倒是得勢不饒人的繼續說道。

“非但大王不曾動兵直指京師,就連已經攻取山海關的淮藩亦是按兵不動,淮藩為何如此,恐怕不需在下多言吧!”

朱應升完全是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可事實上,他也是剛剛知道淮藩奪了山海關,甚至在得知這個消息時,整個人也是駭得半天說不出話來,但隨即他又意識到,對他此行來說,這是一件好事。

“如今,淮藩據山海關,奪盛京,使得清廷陷入無路可退的境地,如此方才有現在清廷於京中整兵備戰之舉,目下,清廷又征發其旗下包衣數萬,面對如此背水一戰之數十萬清軍,不知大王有幾分勝算?”

這聲問,讓李子淵的心頭略微一沉,對於這一切,他當然知道,正是因為了解清軍的背水一戰的現實,所以才沒有急匆匆殺向京師,倒不是說他不願意攻京師,而是……他怕到最後讓淮王落了便宜。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古往今來,為他人做嫁衣的事情,可不是一件兩件,這些日子,史書他可是沒少看,在史書中更是找到了許多說服他的例子,也正因如此,他才會選擇暗兵不動。

同樣,淮王的暗兵不動,更是印證了他的猜測。

淮王想是要趁他與清軍拼個魚死網破的時候,再來個黃雀在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