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商借

“不過……”

看著宋時烈,朱明忠面上的笑容微微收斂,神情變得嚴肅起來。直視著對方緩聲說道。

“現在我大明數10萬大軍,已經開始實施北伐,滿清覆滅不過只是朝夕之事,大明中興指日可待。”

天朝大軍開始北伐了!

宋時烈驚訝的看著面前的淮王,目光中盡是一片詫異之色。但更多的卻是驚喜,發自內心的歡喜,從他臉上流露出來。

天朝大軍北伐了!

這可是這麽些年以來,他聽到的最好的一個消息。

“現在我大明官軍,已經收復了位於中原腹地的河南,還有山西,隨時都可以直取京師,將滿清趕出中國,”

再宋時烈這個外人的面前,朱明忠當然不會說李子淵如何,而只是告訴對方,大明已經開始北伐。而李子淵的軍隊同樣也是大明的軍隊,這麽說並沒有什麽錯誤。

而對於宋時烈這些朝鮮人來說,他們所得到的消息只是大明北伐的消息,至於其中的內幕,他們不了解也不需要了解。只需要知道這個好消息就可以了。

看著滿面歡喜的宋時烈等人,朱明忠有繼續說道。

“不過接下來大軍北伐,驅逐清虜,朝鮮作為我大明的藩屬,若是無所為,那勢必是不行的,畢竟,大明身為朝鮮父母之邦,朝鮮有難時,我大明不惜透支國力相助,今日父母有需,焉有孩兒不能盡孝之禮?”

朱明忠並沒有說他想要什麽,而是在告訴這些朝鮮人北伐這個好消息之後。又直接扣了一頂大帽子在朝鮮人的身上,就本心來說,因為後世的那些韓國人一次次讓國人吃蒼蠅的舉動,對朝鮮人,他並沒有多少好感,但是時代不同,這個時代的朝鮮堪稱“大明的忠狗”,對於這樣的“忠狗”自然要加以利用。尤其是要利用他們甘為忠狗的心思,盡可能多的獲得一些利益。當然要盡可能的讓對方主動的讓出這些他所需要的利益。

“大王所言極是,在小臣來天朝之前,王上就曾叮囑小臣,但凡天朝有所需,我朝鮮必定傾力相助,朝鮮雖小,但絕不敢有負天朝。”

聞言天朝需要朝鮮“盡孝”,宋時烈自然急忙把來時大王的叮囑道了出來,雖說願意無論是大王也好或者宋時烈本人也罷都因各自的原因願意傾力相助,但是他畢竟需要考慮到朝鮮的國力。

“不過,朝鮮實在是無力派兵相助,還請大王能夠體諒……”

唯恐眼前這位淮王因此不滿的宋時烈隨後又急忙說道。

“不過,待大王發兵遼東之時,朝鮮可仿舊例,遣民夫萬人助天朝大軍作戰。”

朝鮮不願意派兵!

並非是不願,而國力有限,當年清虜入寇時非但殺害上百萬朝鮮人更是曾掠走數十萬朝鮮人,以至於現在朝鮮國內人丁不足,在這種情況下,朝鮮自然不願意派兵,或者說無兵可派。

朝鮮的人丁實在太少,上戰場的話,難免有死傷。對此,大王已經打定了主意,這兵是不能派的。

除了派兵之外,其他的事情都好商量。當然這是大王的意思,而不是宋時烈的想法,但是作為朝天使的宋時烈又必須傳達大王的意思,而不能夠自作主張。

“遼東……”

沉吟著這兩字,朱明忠的心底冷笑一聲,他能猜出為朝鮮人為什麽要等到大軍到遼東時才會出兵,盡管在“丙子虜亂”時,朝鮮上下對明朝一直懷著等待拯救的信念,甚至打算國家滅亡也不對滿洲人投降。寧願滅亡也不願背離華夏,而在戰敗被迫投降之後,即使是“身在滿營心在漢”,朝鮮國王仍在自身心理的道德自律感上背負著沉重的壓力感。於歷史上,清朝交往史上,在處理正朔問題上,朝鮮態度十分曖昧——表面上使用清朝年號,暗中卻遵行崇禎、永歷紀年。甚至在朝鮮國王死後,拒絕使用清朝皇帝所賜謚號。這或許就是朝鮮的“忠”。

但是,現實總歸是現實,道德最終還是讓步於現實,或許那位仁祖大王每當“語及皇明,至於嗚咽不能言”,但是朝鮮現在曲從的現實是他們不願意“獲過大國”,也就是獲過滿清,所以也就只能忍痛負皇明了,但是如果明軍出現在遼東,他們必定會立即“皆向皇明”,這是小國的生存手段,於後世見識了太多的小國如何於大國夾縫中生存的朱明忠,自然非常清楚,可是清楚,並不意味著他會認同,而且,現在他需要的是加重朝鮮上下的負罪感。

“壬辰倭亂,我大明為救爾邦,可謂是傾盡國力而為之,崇禎十年,‘丙子虜亂’,雖我大明內憂外困,聞爾邦為清虜入寇,先皇亦遣登州總兵求援爾邦,只可惜待我大明天兵到時,爾邦業已降清,斷與我大明之宗藩,如此背恩之行,如何面對天下之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