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土鹽

晨曦中,隱約的可以看到人們在官道上掃土的繁忙身影。舊掃帚頭在地上拉出的刷刷聲,伴著此起彼伏的犬吠,打破了晨曦裏的寧靜。

好奇的打量著這於晨曦裏掃地的百姓,崔慕華的臉上全是不解,如果不是因為京師等城中盡是惡臭薰天,或許他會把這一幕歸於“上國氣象”,會歸於“中華之人好潔”,但滿清竊居中國之後,這中華早就不復昨日的“天朝氣象”,況且這只是尋常的官道土路,這些百姓為何會星夜掃路?

“他們是在掃硝!”

手拄著一棍拐杖助力,今種一邊走一邊說道。

“這黃河故道一帶,每到冬春,白茫茫猶如雪原。那是從地裏冒出來的鹽堿,讓這風吹上一夜之後,這田間的小路上,土屋的墻根處以及行人稀少的地面浮起了一層松軟的堿土。這時百姓們就會在這裏掃硝。”

發覺崔必東臉上的好奇,今種便主動的解釋道。

“所以到了冬閑的時候,他們用扁擔挑著兩個大籮筐,用掃帚掃浮在那層灰白色塵土。現在正是掃硝的好時辰。”

“哦,今種師兄,他們為何掃硝?”

崔慕華的語氣中帶著不解,盡管知道這硝土的用途,但卻不曾想,在中華居然是這樣掃硝,在朝鮮掃硝不過只是老土墻根上的一層泛白的老陳土,掃老城墻磚縫中的粉塵,掃拐角處人畜便溺所浸泡過的地皮土等。那裏像這裏這般,千家萬戶戶戶如此。

“這黃河故地兩岸盡是鹽堿地,土地貧瘠,不過百姓卻於這不長一物的鹽堿地裏發現了能夠換取糧食養家糊口的東西——硝和鹽。

百姓們掃了硝土,就會回家熬硝,他們先在院子裏架上一口陶甕,在偏底部鉆一個筷子粗的小孔,然後將硝土倒在裏面摁結實,名曰:摁甕子。甕的上半部分倒上清水,當小孔中滲出黃褐色的水時,便是含硝的‘鹵水’了。待到濾出的水無色了,就將鹵水倒在大鍋裏,名曰‘熬水’。最後,熬出的水倒在盆裏,冷卻後便會結成硝,名曰‘盆硝’,熬出的鹽倒在布兜裏用沙土埋好,叫做‘棲鹽’。不過這些說起來簡單,實際上要費時好幾日。這‘摁甕子’至少要半天功夫,至於濾水少則三天,多則四五天,至於‘熬水’,也需兩三個時辰,而最終所得也不過是只是五六斤硝、七八斤鹽。濾水時又怕陶甕溢滿,所以便是夜裏也要不斷換盆……”

因為曾於此遊歷過,今種自然知道這熬硝的過程,知道這黃河故道兩岸,熬硝制鹽更是尋常活計。

“天還黑蒙蒙的,掃硝人便挑著擔子走出家門來幹活了。先把籮筐停放在小路的前方盡頭,再回轉身來,用條帚輕輕地壓著地皮,像梳理頭發似的清掃著路面上的硝土,掃成堆,用銑鏟到筐裏。筐滿了,天也大亮了,正好收工回家,不耽誤幹別的活計。於百姓來說,這掃土可得鹽硝,這於地裏掃出的鹽,雖有些苦,可於貧苦人家來說,卻也省得買鹽的銀子。”

今種的解釋,只讓崔慕華眼巴巴的瞧著那些掃地面上的百姓,心底暗自尋思著,到底是天朝上國,便是尋常百姓,也能從這地裏得到鹽硝。

就這樣,一僧一道,兩個看似沒有任何關系的人,一路南下,這一路上崔慕華倒是見識了太多的上國氣象,盡管這清虜入寇使得尚途早不見故國的繁華,可所聞所見,依然讓他為之驚嘆不已,若不是因為今種在身邊,恐怕他在很多時候都會驚叫出聲,可即便是如此,他那副驚訝模樣,落在今種眼中,今種只是笑而不語的看著。

相比於貧僧,化名崔必東的崔慕華反倒像是個闊家少家,畢竟在受命離開京師的時候,他可是帶著百余兩銀子,也正因如此,有時候,他們兩人於路邊的飯館裏裏改善一下夥食,順道休息一下。

每到吃飯的時候,崔必東都不忘打聽一下皇上”禦駕親征”的消息,這一路上越是往南,他發現這百姓對皇上“禦駕親征”的事兒看法就越是不同。

“親征?狗屁!”

崔必東不過只是一問,那平素全憑一張嘴的店小二立刻咬牙切齒地說道:

“還什麽親征,就他麽一蠻夷韃子,也有臉稱什麽皇,什麽玩意?便是他親自去又怎麽了,有朱大帥在,還能怕他不成?朱大帥那可是響當當的好漢,又怎麽可能怕得了那小兒……”

“你這碎嘴的東西,嘴啐個什麽。還不趕緊給客人倒茶去!”

那掌櫃的見多識廣,被店小二的話給嚇了一跳,那裏還容他繼續說下去,立即出言大聲喝斥著。

“知道了!知道了!”

那店小二雖說嘴上答應著,可在擦著桌子的時候卻說道。

“這天下可是咱漢人的天下,又豈能容得下那些韃子,照我說,這韃子的氣數算了盡了,別的不說,便是老天也不容這些禽獸不如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