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鑄炮廠

“我的上帝!”

置身於清河的鑄炮廠中,史司簡單不敢相信自己所看到的,這個僅只有六十人的火炮鑄造廠內,可以看到多門已經鑄成大炮。

而真正讓他發出這聲驚嘆的是這麽一個規模並不大的鑄造廠,每天居然可以鑄造數門火炮,甚至現在,他們已經鑄造了十余門火炮。這種效率是歐洲的任何一個炮廠都無法與之相比的。

“這怎麽可能,上帝,將軍,您不是剛剛到江北嗎?”

史司的語氣中全是不敢置信的驚訝,或許他是造船工程師,但是他同樣也精通鑄造火炮。所以他非常清楚鑄炮所面臨的問題,想要在短時間內鑄造這麽多的火炮根本就不可能。

“因為我們采用了新式的鑄炮方法!”

史司的驚訝早就在朱明忠的意料之中,畢竟砂模炮相比泥模炮最大的優點就是速度。他記得似乎某一個西方人的遊記中就曾提到,19世紀土耳其的一座數百人的鑄炮廠采用砂模鑄炮一年能鑄炮數千門,當然如果他們願意的話。

而在泥模鑄炮的時代,這種鑄炮速度卻是不可想象的。現在清河的炮廠就可以用遠超過時代的技術,鑄造大量的火炮。當然,如果解決原料的問題,比如說適合鑄炮的低磷鐵的問題,這個炮廠可以以更高的效率鑄造火炮。現在是原料限制了炮廠的規模。

等一切都安穩下來之後,應該是時候想辦法解決低磷鐵礦石的問題了,畢竟無論是火槍或者火炮都需要這種優質鐵礦石。

“砂範鑄炮在制得模型後,就不需要再制作模型,因此只需要鑄炮工匠和制形芯的工匠。包括膛洗工在內一共用工匠60人,每日可出炮兩位,即便是陰雨天也不影響工期。”

在介紹著這個火炮鑄造作坊的時候,朱明忠的語氣中顯得很是得意,因為這座炮廠正是由他一手創辦的,盡管炮廠是在鐵廠的基礎上創建,但是畢竟其技術正是出自他的手筆。

現在的清河鐵廠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座鑄炮廠,其生產的鐵大都用於鑄造火炮,畢竟,現在對於忠義軍來說,對於火炮的需求量一直都無法得到滿足。當然,更重要的是,火炮真的非常便宜!

“於一門砂模炮所需工本不過僅數兩銀子,比泥模炮節省十余倍。且火炮模型也可重復使用數百次依然完好如初……”

在清河鑄炮廠之中鑄炮的成本之低,幾乎達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砂模炮的成本之低,遠超過眾人的想象,與泥模炮動輒百兩的鑄造成本相比,砂模炮的制模費用幾乎不值一提,而最大的工本就是鐵,而清河鐵廠的生鐵每斤廠價不過僅為0.03兩,每門6斤炮所用生鐵不到1300斤,即便是包括膛銑以及工工匠薪酬在內,每門炮的實際成本不超過42兩,而為了保證兵器廠的利潤,朱明忠甚至大筆一揮同意兵器廠保持60%的利潤,盡管如此,6斤炮包括500發炮彈及炮車等在內的全套設備出廠價不過僅為百兩出頭,如果僅僅只是購買炮身的話,出廠價僅為數十兩出頭。相比於滿清的鑄炮成本,可以說根本就是白菜價。

在朱明忠的話聲落下時,那座散發著灼人熱浪的煉鐵爐前,再一次忙活了起來,重達數千斤的砂箱被吊至鑄坑內,在一切準備好之後的,隨著工匠的喊聲。

火紅的鐵水就像是流水一般無聲順著鑄槽流向澆注口。一時間整個鑄坑砂箱內盡是一片煙霧彌漫,從通氣孔處不斷有煙霧湧出。那嗆人的煙霧讓史司有些著迷,甚至他不顧煙霧嗆人的氣味,一邊忍著咳嗽,一邊瞧著面前這一切。

“一爐鐵水可鑄炮兩位……”

在那煙霧慢慢的散去時,朱明忠看著沙箱說道。

“按兵器廠的報告來看,現在限制鑄炮速度的並不是其它,而是鐵廠無法提供足夠數量的生鐵……”

鐵廠的規模有限,這是現在鑄炮廠最大的軟肋,因為沒有鐵,所以才不能夠鑄造足夠數量的火炮,而沒有足夠的鐵的原因是——在清河附近沒有鐵礦,這個鐵廠不過只是為了便於造船建成的小型鐵廠。

原料!

原料的不足限制著火炮的鑄造,同樣也限制著鐵廠的生產,胖的生產同樣也受到了限制。

無論如何都要解決原料的問題,實在不行,就是馬鞍山的鐵礦也要運過來用用。

心裏這麽想著的朱明忠知道,其實還有一個更好的選擇,只是這個選擇需要解決一些問題。不過問題好像並不大,總有辦法解決。

在火炮的澆鑄完成之後,火炮會需要在砂箱中慢慢的自然冷卻,而為確保生鐵冷卻速度足夠的析出石墨,現在自然冷卻過程是在保溫的砂坑中進行,將砂箱埋進深達數尺的砂坑內,讓其緩慢的冷卻,這過程長達四天時間,這樣才能讓炮坯能夠更充分的析出石墨,從而可以對其進行鏜銑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