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新營新兵

黃河北岸的一片荒地上,這會盡是一片白色,就像是冬日裏的雪地一般,其實那是臨時紮起的帳篷,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從淮南鹽場趕來的將近六萬新兵湧至清河,盡管在黃河北岸有大片的荒地充當軍營,但是為了提供六萬人住宿的營地,對於忠義軍來說不得不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臨時建房顯然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帳篷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選擇,盡管朱明忠參照南北戰爭時期的行軍帳篷設計的新式帳篷,與舊式的帳篷相比其做工極為簡單,但足足數千頂帳篷所需要的油布、銅扣、地釘,仍然讓淮安、揚州以及常州三地的官府頗費了一番功夫,才趕制出足夠數量的帳篷、地鋪等物。

隨著上千名與鹽場中一同應募來到清河的姚武國,在進入營地之後,立即感受到這片營地的龐大,密密麻麻的連綿不斷的帳篷,整齊排列著。在那帳篷之間,隨處可以看到的持長槍站立的兵佐,全是一派戒備森嚴的模樣。

幾乎是在他們剛一進入營區,就有戴著藍袖標的軍士在那裏教導著這些神情顯得有些惶惶的新丁營中的規矩。

“你們認好自己的位置,整個營地一共分成‘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個主營,各個主營之中又分為‘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稱為十二分營……”

在軍士的講解中,姚武國第一次知道他所住的營區是“戊營申區”,當然也從軍士的口中知道了營中的第一個規矩。

“嚴禁兵卒在各個營區之間亂竄,本營區以內也不許各個帳篷亂跑,違者由軍法隊按軍法處20軍棍,若是入夜竄營者,殺無赦……”

幾乎是剛一進入營區,姚武國等人就感受到了冰冷冷的營規,這些營規之中,既有古代行軍宿營的軍命,也有一些朱明忠從後世引入的宿營理念,比如盡管所有的兵卒都是睡在帳篷之中,但是每個營區都有數排用木板制成的廁所,廁所內有木制的馬桶,而所有兵卒都是輪流清洗廁所以及馬桶,每天都會有驢車將營中的便溺物帶出營地。

之所以重視這一問題,是因為後世的衛生經驗使得朱明忠很清楚飲水是否衛生和便溺等穢物是傳染病傳播的主要途徑,也與古代軍居高不下的疫病感染、創口惡化、戰鬥減員直接相關。

或許他並沒學過防疫學,但是最基本的常識,卻讓他極為重視軍隊的飲水衛生以及便溺物的處置。所以早在江陰建軍期間,他就命令軍官領頭在宿營地外主動挖掘廁坑,並反復下令“任何隨處便溺的官兵,無率官級大小一經擋獲必須立即拿辦,受軍紀懲處”。而他親自制定的營規中同樣也規定廚房與廁坑必須與住宿區域隔開,在營地的相對兩端。廁坑須在下坡或河流下遊處。

當然這是在行軍野外宿營,而現在的長期宿營生活衛生營規更為苛刻,以至於在滿是帳篷組成的營地之中,只有兩種木制建築——廚房以及廁所,而對於軍營衛生的重視,在朱明忠看來,就是保證戰鬥力的根本,畢竟對於這種人群密集的地方,因為衛生問題所導致的傳染疾病,從來都是這個時代軍隊最大的敵人。

而按照規定,所有的新兵入營之後,在學習營規之外的第一件事,並不是進入營區認門,而是在指示牌上找到自己所在的營區後,然後跟著領兵的軍士一同走到營外的河邊,跳河洗澡。

“所有的舊衣服,全都丟到這邊的筐裏頭,從今開始,你渾身上下吃的、用的都是忠義軍的,你的命也是忠義軍的……”

在軍士們的嚷吼聲中,一個個赤身裸、體的新兵紛紛跳入河中,以洗去身上的汗水,泥汙,盡管河水看似很清,但上千人跳進去之很,很快便把那河水弄渾了。

在河中痛痛快快的洗了一個澡,又用皂角了洗頭發之後,姚武國才和其它人一樣,全都上了岸,當他們赤條條的上岸時,那邊,早已經拿來了軍衣,軍衣依然是紅色的軍衣,與他們過去穿著的衣裳很是不同,猛的看上去,和清軍的馬褂號衣有點類似,但仔細一瞧,還是有明顯的區別,這個截然不同的。

尤其是在穿上之後,完全不見馬褂號衣的松松垮垮,這種借鑒19世紀中後期軍裝式樣制成的軍衣,一直都是忠義軍的特色,西式的軍裝比傳統的弁衣穿起來,更能顯出穿著者的精神。

“大家注意了,這褲子與往常的褲子不同,這褲子不用系布帶,穿好後,直接系上這根帶子……就是這根布條……”

在設計忠義軍的軍裝時,朱明忠可謂是頗費了一番心思,因為這個時代國人往往用一條粗長布充當腰帶,所以在軍褲上借鑒了後世的運動褲,只不過沒有松緊帶,靠著褲腰間的一根布條充當腰帶,簡單,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