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一言定國策(第3/3頁)

那又是何苦來哉?

真喜歡世襲的,完全可以將來去身毒做土皇帝嘛。

反正,在中國,在諸夏,張越不允許出現比他還牛逼的人物與家族。

眾人聽著,這才松了口氣。

但下一刻,他們就又恐懼了起來。

因為,一直在旁邊沉默不語的辛武靈,撐著拐杖,來到了丞相面前,拜道:“丞相,末將蒙丞相不棄,用為樓船將軍,命為執政大臣,已有六年……”

“六年來,末將有心輔佐丞相,奈何病體殘缺,難有作為……”

“今聞丞相,欲建萬世之策,立後繼之法,末將鬥膽,懇請丞相自末將始……”

“末將請辭執政大臣、樓船將軍之任,願歸武苑,教導後輩!”

於是,剩下的十一個人都傻眼了。

樓船將軍辛武靈,一直在甘泉宮養病,沒有大事,很少回長安,這是很多人都已經習慣了的事情。

大家也基本都當他死了。

可是,現在,這個‘死人’,卻忽然跳了出來,主動請求致仕、辭官。

這是沒有人能想到的事情。

畢竟,執政大臣,哪怕是再沒有存在感的執政大臣,那也是執掌天下大權的十二人之一。

地位崇高,權柄無限。

說辭就辭?

當下,許多人的臉色都變了,心裏面更是忍不住埋怨乃至於詛咒起辛武靈來。

但他們哪裏知道,辛武靈與張越,早就商議好了呢?

只能說,這些人在權力的核心上坐的太久,失去了原本該有的警惕性和敏銳。

簡單的說,就是膨脹了。

他們卻也不想想,張越與他麾下的大將,當年把腦袋拴在褲腰帶上,發動兵變,冒天下之大不韙,軟禁皇帝,逼天子退位,扶立小皇帝,難道就是為了給他們和他們的子孫謀福利的?

笑話!

從前,張越或許還需要這些人。

但現在,當新生代成長了起來,地方官員和貴族也都換了一波,其中的刺頭與麻煩人物,統統發配去了西域,留下來的都是應聲蟲和磕頭蟲後。

張越已經不再需要這些從前的朋友與舊貴族們幫忙了。

也不再需要這些人的人脈來幫助他進行統治了。

既然如此,就沒有必要再慣著他們了。

現在,君權已經被限制了。

是時候,把卿大夫們的權力,也劃下邊界,定下制度。

同時,也是時候,讓新生代出來透透氣了。

當然,不到萬不得已,張越不願和當年一樣,動用軍隊。

所以,他還是好心相權,善意相待。

希望讓這些人做個榜樣,給後代子孫當個標杆。

和平的完成權力交接和過渡。

“將軍勞苦功高,如今又高風亮節,急流勇退……”

“當為萬世之表也!”

“吾當上表天子,請封將軍為鄭王,益食邑一萬戶,賜黃銅錢百萬、黃金萬金,以饗將軍之功也!”

張越握著辛武靈的手,笑著說道:“將軍也且稍等本丞相三五年,待得國事安定,吾也當辭官歸隱……”

這就是明確的劃下了時間表——三五年內,如今的執政大臣,都要準備鞠躬下台,讓新時代來上位。

畢竟,天下皆知,英候張子重,言出必踐!

說殺誰全家就一定殺誰全家!

同樣,說不做什麽就一定不做什麽!

所以,丞相辭官,現在的卿大夫們,誰還敢繼續留在台上?

唯一的問題是,這位丞相哪怕只是個布衣,在台上的人,誰敢無視?

須知,如今大漢帝國的所有主力野戰兵團的將帥,都是直接聽命於這位丞相,並為其提拔起來的。

更有那些連卿大夫們都不知道虛實,不清楚兵力構成與開支的鷹楊將軍府所統帥的鷹揚騎兵、火炮、火槍以及使用著火槍的鷹揚龍騎兵了。

這些軍隊,就從來都只聽命於丞相本人。

他們的軍餉、爵位和賞賜,都是由丞相親自委派家臣、親信,前去監督發放的。

這些人,素來只知丞相英候,而不知所謂卿大夫、執政、天子。

換而言之,這位丞相辭官,也就是做做樣子。

但其他人,一旦鞠躬下台,想要再次位居執政,就要千難萬難,甚至永無機會了!

但他們能怎麽辦呢?

手裏面沒有兵權,他們就只能任由魚肉,而毫無反抗之力!

於是,這些過去風光無限,位高權重的執政大臣,只能是躬身而拜,心事重重,滿腹憂慮的迎來永始八年的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