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9章 一言定國策(第2/3頁)

“是該給年輕人和後生一點機會……”

“公等以為呢?”

所有人聽著,全部擡起頭來,無比震驚的看著張越。

特別是桑弘羊、上官桀等人,因為他們自問自己這些年來,輔佐張越盡心盡力,可謂是鞠躬盡瘁了。

但現在,這位大權在握的丞相,卻起了卸磨殺驢的念頭?

這真的是讓他們又驚又怕。

就是張安世、雋不疑這樣的帝黨,也是抗拒無比——他們確實擁護和支持在未來某一天,還政於天子。

但絕不是現在!

準確的說,帝黨之中,擁護天子,其實也是一個口號。

就和現在外面的儒生們天天喊著‘民重君輕’,法家的刑獄官們在袖子上刺下‘法無貴賤,刑無等級’,墨家的墨者,將墨翟的三表法,銘刻在墨家學府前的石碑上一樣。

都只是口號、噱頭,忽悠人的把戲。

真的輪到自己身上的時候,就沒幾個人肯真的去實踐了。

相反,嚷嚷著民重君輕的儒生,會把‘不與民爭利’當擋箭牌,而信奉著‘法無貴賤,刑無等級’的司法官,悄悄的給自己的親戚開後門,請托關系,減輕罪責的事情,更是廷尉的日常,至於墨者們……

長安城裏的墨者,哪個不是腰纏千萬,富貴比擬人君?

帝黨也是如此。

假若還政天子,需要犧牲他們現在的權力和地位的話。

那麽天子?

還是繼續留在未央宮裏,當個聽話的傀儡比較好。

“丞相……這……會不會太誇張了……”上官桀小心翼翼的說道。

“是啊……丞相……不是我等戀棧不去,實在是……那些吾等擔心丞相的大業啊……”桑弘羊低著頭附和了起來。

“車騎將軍與大司農所言甚是……”雋不疑沉痛的道:“天下,舍丞相誰能治之?”

就連張安世,也勸道:“丞相三思!”

沒辦法,他們都已經嘗到了權力的甜頭,習慣了手握大權,自畫國家上下之事,一言九鼎,眾星捧月。

哪裏肯輕易舍棄呢?

反倒是續相如、辛武靈、王莽一言不發的在旁圍觀。

因為他們哪怕沒有執政大臣的名頭,也無人敢輕視他們的存在。

旁的不說,這三位大將一直擔任著武苑的副總教授,如今漢軍之中的大部分將官,都聽過他們的課,許多年輕將領都是他們提拔起來的。

除了丞相之外,他們在軍隊裏的威望無人能及。

自然,哪怕是個白身布衣,只要丞相依然相信他們。

那麽,就無人能撼動他們的富貴與權勢。

這就是武將與文臣的不同。

武將的根基在軍隊之中,其權力來源於槍杆子。

雖然和文臣一樣,他們依然可能會被取代,會失去如今的權力。

但根基已經紮下,哪怕下一代衰落了,但子孫裏只要出一個人才,立刻就能卷土重來,光復祖業。

哪像文臣,一旦失去了權柄,就會迅速門庭冷落。

“不……”張越微笑著:“公等繆矣!”

“天下英雄何其多哉!”

“即使周公、伊尹之薨,天下也依然照常運轉……何況我輩呢?”

“難道公等以為自己還能賢過周公、伊尹?”張越看著這些已經離不開權力的卿大夫們,冷冷的問著。

這讓他們全身上下的神經都緊繃了起來。

終於,他們想起了,眼前這位大漢丞相是怎麽上位,又是如何秉政的?

那可是踩著從前的無數公卿貴族諸侯王的屍體,甚至連世宗皇帝也軟禁起來,盡殺當年的‘亂黨’‘叛臣’,又將整個東南的貴族諸侯王地主豪強連根拔起的梟雄人物。

永始以來,這位丞相收斂了自己的鋒芒,開始文質彬彬的立於朝堂上,與大家一起分享國家權力。

以至於他們中的很多人,都忘記了這位丞相掌權的故事,更淡忘了那數以萬計,被其親自下令處死的儒生、地主、貴族、宗室、官員了。

直到此刻,延和年間的恐懼重新從心頭燃起。

他們也記起了這位丞相的綽號:張蚩尤。

從西域而至朝鮮,自北海到南海,從蔥嶺到日南。

天下蠻夷戎狄的夢魘與恐懼。

手上起碼有著數百萬條人命的帝國宰相,一旦決心做某件事情,哪裏是他們可以抗衡的?

難道,他們的脖子,還能硬得過丞相的鷹揚鐵騎與火槍兵嗎?

好在,張越也不是不講道理的人。

他微笑著,拉著眾人的手,道:“當然,此事,吾也只是與諸公通個氣……”

“不會立刻執行的……”

“最起碼,也得將規章制度,都制定完善……”

“好叫後來者,有章可依,有法可從……”

卿大夫致仕制度與任期限制,是得著手安排了。

張越可不想辛辛苦苦,把皇帝拉下馬,將君權變成了雕像,結果卻培養出一群世襲的門閥權貴和世代掌握國家權力的卿大夫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