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5章 誅心(第2/3頁)

藏書閣裏,不止有儒家典籍。

還藏有法家、黃老、縱橫家、名家、雜家等諸子之說。

就連墨家的典籍,也可以在藏書閣找到。

本來,收藏百家之書,太學內部是有意見的。

但董越力排眾議,以‘所謂賢士,博覽百家,取其長而用之於我學也!昔者,仲尼問道於老子,天下以為賢,何故如今,儒家之士不能閱他家之書?此豈治學之道?’為理由,強行在太學藏書閣也收入其他諸子經典與文章。

這讓張越也難免唏噓感嘆:這才是儒家!

事實上,早期儒家之所以活力四射,泰半就是因為儒家高層們博采眾長,兼容並蓄。

只是,後世儒家被拔的太高,高處不勝寒,於是就開始內卷、封閉。

“所以啊……”

“還是得有對手啊!”張越行走藏書閣中,心裏面想著:“這就像草原上若沒有狼,那麽沙漠化的速度就會非常快!”

於是,他心中難免起了‘養狼戰術’的心思。

打算從這太學裏,選幾個可造之材,將他們送上法家、黃老、雜家以及古文學派的道路。

就像後世的乒乓球一樣,給儒家制造敵人和對手,以此保持儒家的活力。

想到這裏,張越就想起了那南下的左傳諸生,於是他問著陪著走在藏書閣中的董越:“董先生,未知如今太學,可設有《左傳》課程?”

“嗯?”董越擡頭看著這位‘師弟’,滿心疑惑,公羊與左傳,乃是世仇死敵,哪怕大度如他,也是沒有拉左傳一把的念頭。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張越笑著道:“世間學問,總有能取長補短之者!”

“且,韓非子曰:出則無外患者,國恒亡!”

“先生不覺得,如今這太學,太過一潭死水了嗎?”

董越聞言,微微點頭,明白了這位師弟的意思。

確實像其所言,公羊學強盛了數十年,如今更是獨霸了太學,執太學儒學之牛耳。

特別是近年來,公羊學子通過太學與新豐之間互動,輸送了大批人才進入官場。

假若不出意外,未來數十年,都沒有人能威脅公羊學的霸主地位。

也正是因此,這藏書閣裏才有其他諸子百家,古文學派典籍的存在。

這是強者的自信!

也只有強者才有這樣的大度。

若是自身難保的話,在這公羊學的老巢,怎麽能見到其他學派甚至異己的文字呢?

只是,董越終究有局限性,他還未能想到,在太學引入外敵,刺激和加快公羊學本身強盛、進步的速度。

不過,張越一點醒,他就明悟過來了。

月滿則盈,盛極而衰,凡事過猶不及。

現在的公羊學,太招人恨,也太招人不喜了。

但他那知曉,這口子只要開了,就難以收束。

就像當年,他答應了張越,在太學之下開設武苑,招收學生,教授兵法、廟算之用。

於是,如今就有著諸子百家的學子,打著武臣的名義,進了太學,如饑似渴的閱讀著他們過去無法接觸到的先賢典籍,然後反過來在太學裏找‘公羊師兄’切磋。

結果就是,武苑與太學之間,經常展開辯論。

不過,這是好事,所以董越和太學高層也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但若將來,太學裏出現法家系、黃老系……

嗯就像後世大學裏的工程系、法學系一樣,也不知道董越會不會氣的跳腳?

不過,張越卻是很開心。

他得意洋洋的負著手,與董越一邊說,一邊走。

不一會兒,就走到了藏書閣頂層。

因為建築的緣故,這頂層其實很小,只有兩間房,其中也沒有什麽書籍,只是擺了些水果、茶壺,有屏風、棋盤。

看來,這裏是太學博士們,休憩與娛樂之所。

走入其中一間房,董越將門關上,然後屏退左右。

“子重……”董越帶著張越,走到房前平台上,遠眺著太學風光,忽然叫起張越的表字:“你可知,隨著諸王回朝,儒家各派鴻儒,也相繼歸朝了……”

“上一次,如此盛世,還是先父逝世之歲……”

張越聽著點點頭:“小子曾聽父老說過……當年,天下鴻儒聚於關中,與公羊論道,盛況空前……迄今,關中民間依然有著當年的傳說……”

太初元年,是一個神奇的年份。

當年,兒寬與司馬遷領銜修訂的太初歷正式取代已經實行數百年的顓頊歷。

董仲舒一輩子的努力,終於開花結果。

他終於做到了為漢制法的理想。

至少在當時,人們是那樣認為的。

漢改歷法,不僅僅是改了歷法,更改了法統。

元年春,王正月,終於不再是春秋上的記載,而是影響到現實的實實在在的歷法。

漢室也從水德變為火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