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0章 太孫駕到(2)(第2/3頁)

更何況鷹楊將軍張子重還是太孫的近臣心腹,潛邸出身。

如今,太孫殿下駕臨,鷹楊將軍安能不給殿下攢些面子,好叫殿下回朝後在天子與百官面前大大長臉一番?更在天下人面前,得一個好印象?

既是如此,鷹楊將軍必然會在不久後出兵西域。

而屆時,誰若是辦事不利甚至哪怕稍微有些懈怠,以這位將軍的脾氣和習慣,恐怕壞事者就得想好自己該怎麽死才能以謝這位將軍,才能避免牽連宗族師長了。

於是,沒有人敢怠慢,也無人敢有半分遲疑。

更重要的是,這些官吏,都是些聰明人,都知道這次或許是一個大大的露臉機會,說不定要是做得好,可以搭上太孫殿下,入殿下之眼,從此飛黃騰達!

故而,上上下下的官吏都在得到消息後,馬上就開始籌集物資,準備人手,制造各種車輛,平整道路,修葺橋梁。

其積極性與效率,高到讓人瞠目結舌的地步。

李廣利若在此,恐怕要跳腳罵娘——他從前可從未見過河西地方官府能有這樣的效率與工作態度!

自然,如此高的效率與積極性,也有壞處!

那就是,一旦戰爭沒有發生,那麽大量的人力物力,便會平白浪費。

這也就罷了,更關鍵的是,那些為了戰爭而制作的大量物資,譬如醋布、幹糧、肉幹、膠質、箭矢、弓弦、油料都將無人報銷。

這會直接導致,整個河西的財政破產。

相關的官員、軍官,將統統有罪,少不得要給長安一個交代。

所以,箭已出弦,不可追回!

而張越這些天,卻一直陪著劉進,在居延塞內視察,巡視農田、渠道、河堤,一時間沒有注意到這些事情。

等他發現時,地方郡縣已然完成了所有程序。

哪怕他下令阻止,也已經來不及了。

所以,他一時有些苦笑。

“卿緣何如此?”劉進發現了張越的異常,忍不住問道。

“也無他事,不過是想起了些剛剛得知的匈奴暴行,為大宛百姓悲傷……”張越嘆了口氣,道:“殿下,您是不知,那匈奴率獸食人,在大宛之中,做了種種暴行之事!”

於是,張越便添油加醋的將匈奴人在大宛國內的屠城、掠奪、破壞之事,向劉進做了介紹。

特別是那郁成城大屠殺,更是特意加重色彩。

劉進聽的,頓時就有些憤怒,道:“孤聞孟子曰:君子之於禽獸,見其生不忍見其死,聞其聲不忍食其肉!匈奴是如何做到,連婦孺嬰兒都不放過的?”

然後,這位殿下便又看著張越,道:“卿為鷹楊將軍,總領內外軍事,緣何不加以阻止呢?”

“殿下,臣已經盡力了……”張越拜道:“遣使質問,派員監視,令匈奴有所收束,然,大宛遠在數千裏之外,臣就算竭盡全力,也是鞭長莫及啊!”

劉進聽著,眉頭微微皺起,他在長安以及路上,自是聽說過一些大宛戰爭的情況,也知道了一些內情。

他自是明白,自己的這位大臣,絕非像其本人嘴上說的那麽正義。

只是,他也早非當年的傻白甜了。

大宛人悲慘?

若在三年前,他或許會為之真情實感的淚流悲戚。

但現在嘛……

口頭譴責一下匈奴人粗鄙野蠻,率獸食人就已經很不錯了。

想要讓這位殿下一怒而起,發兵討之?

那是不可能的!

因為他已經知道,戰爭是燒錢的行為。

而且,想要幹預匈奴,沒有幾萬大軍與十幾萬民兵是不可能完成的。

而這可能會花費漢家國庫一到兩年的財政收入。

天下農民可能會因此增加一倍的負擔!

而大宛人與他和大漢帝國有什麽幹系呢?

一位豪俠,路見不平,慷慨解囊,襄助失地百姓,那是會被人稱道的義行!

但若這位豪俠,拿出來襄助他人的錢財乃是自家父母妻子的口糧,甚至可能會因此導致自己年邁的父母饑寒交迫,幼小的兒女流離失所,善良的妻子顛沛流離。

那絕對不會有人稱贊他,他只會被千夫所指,為萬人唾棄!

故而,劉進只是附和著張越的說辭,道:“匈奴竟殘暴至斯,實孤所不能忍者!卿當遣使再責,使匈奴不敢再行暴虐之行!”

“殿下聖明!”張越立刻就道:“只是,匈奴夷狄,未必能明白殿下的一片良苦用心,臣擔心若匈奴不能明殿下仁德之意……”

聽到這裏,劉進已經差不多知道張越的意思與態度了。

這位英候,這位帝國的鷹楊將軍,在向他要開戰的授權!

只是……

劉進道:“愛卿可知,國家如今乃是多事之秋……”

“家父奉詔於雒陽,都治河事務,僅僅一載,開銷二十余萬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