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09章 郡兵(2)(第2/3頁)

沒有仁心的統治者,不僅僅不會將外族當人看,自己的國民,也是如同豬狗。

這就像後世的帝國主義者,哪一個不是內殘外暴?

大英帝國日不落之時,倫敦的童工和女工的屍體,飄滿了泰晤士河。

本土的底層和殖民地的人民,沒有什麽兩樣。

西方的列強,可以這麽玩。

但中國不行!

陳涉在大澤鄉的那一聲怒吼,震碎了封建王公可以永久奴役人民的枷鎖,也喚醒了底層人民的反抗精神。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在中國這片土地上,誰讓農民活不下去,農民就讓他活不下去!

而且先王和先賢留下的思想智慧,也不會容許中國出現那樣的情況。

湯武伐桀,武王滅商,早已經被定性:有道伐無道,從來久矣。

故而,統治階級和統治集團,再怎麽不堪,表面上也要維系仁義的面具。

微微想了想,張越就對劉進深深一拜,道:“臣聞之:古聖人有義兵而無偃兵!兵之所自來者上矣,與始有民俱。凡兵也者,威也;威也者,力也。民之有威力,性也。性者,所受於天也,非人之所能為也!”

這就是給軍隊定性了。

劉進聽著,更是眼前一亮。

過去,他身邊的士大夫和親戚們,總是對他大談特談偃兵、弭兵的重要性。

將春秋時期,弭兵之會,天下安康的事情,都吹上了天。

在他們看來,只要沒有戰爭,那麽一切都會變好。

如今,聽著張越的話,兩相對比,就顯得很有意思了。

“卿的意思是——兵戈之事,將永永無休?”劉進輕聲問道。

“然!”張越毫不猶豫的拜道:“炎、黃之時,二聖以水火為兵,及至三代,湯伐桀、武王伐商,皆以兵興而救天下,此謂之義兵也,王者之師也!故王師者,簞食壺漿!”

“故自古聖王皆興義軍以伐無道,拯萬民,救天下,撥亂反正!”

“是故荀子曰:仁者愛人,愛人故惡人之害也;義者循理,循理故惡人之亂也!彼兵者,所以禁暴除害,非為爭奪也!”

張越說著,就面朝長安方向拜道:“所以天子聞匈奴稽粥氏率獸食人,於是興義兵,發王師,逐之於塞北,幕南萬族,皆感恩戴德,叩首謝恩……”

張越的話,劉進自然聽得明白。

微微臨襟正坐,劉進鄭重的再拜,問道:“那卿以為,如何練就義兵呢?”

張越頓首道:“殿下,臣聞:聖人制五兵,所為禁暴誅邪而已!”

“義兵,自當也秉持此志!”

“申以軍紀,明以法度,使士子教之以仁義,宣之以忠孝,何愁其不為義軍?”

張越很清楚,一支沒有底線,不知畏懼的軍隊,戰鬥力越強,危害越大。

張越可不希望,自己親手打造的軍隊,最後把槍口調轉過來,將刺刀砍到自己的同胞身上。

更緊要的是——他的志向,是星辰大海。

所以,一支殘暴冷血的獸軍,根本不可能支撐他完成這個理想。

不要小看仁義道德。

那和空談仁義道德一樣,是極端危險的事情。

舉個栗子,後世的西方,白左們的政治正確惡心吧?

但……

年輕之時,誰沒有上過他們的當?

自由民豬,忽悠了多少人,為之癲狂癡迷,然後自己動手,將國家砸了個稀巴爛?

大漢帝國,要成為一個世界帝國。

至少也是一個統治東亞的龐大帝國。

就離不開仁義道德,離不開將自己的三觀,灌輸給其他民族/王國的基礎。

不然,光是無窮無盡的叛亂,就足以讓人頭疼無比,肝膽俱裂了。

而軍隊,就是宣傳機器,就是播種機。

雖然不能強求,每一個人都做到。

但至少在表面上,要維系形象,要塑造王者之師的風範。

劉進聽著,卻是激動不已。

張越描述的義兵和王者之師的輪廓,完全符合他內心深處的幻想。

他感慨道:“卿所言,甚合孤意!”

“新豐郡兵,當以王者之師,以義兵之事而練!”

“臣謹奉命!”張越自然頓首領命。

然後,他接著道:“除仁義以外,義兵還當有霹靂手段,戰鬥力,是行仁義的根本!”

“嗯?”劉進疑惑了一聲,問道:“卿請試言之……”

“殿下可知,民間有豎子、逆子,其大父母何以教之?”張越笑著道:“笞也!”

“所謂子不教,父之過!”

“逆子、豎子頑劣,父笞之,以戒其行!”

劉進聽著若有所思,微微點了點頭。

諸夏民族,自古就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

而漢天子,為天下共主,天下臣民的君父。

從這個角度來講,若是四夷藩國調皮搗蛋了,身為天子、君父,當然負有‘鞭笞’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