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11章 希望之地(2)(第3/3頁)

其次是,他在龠之下,細分出了兩種更小單位的標準——撮和分。

一撮大約2.07毫升,一分約1.2毫升。

然後他規定了一分容黍六十四粒,在時代技術局限的背景下,完美解決了龠的標準和黍顆粒帶來的問題。

張越摸著王莽過河,自然也有了思路。

在離開新豐前,張越讓丁緩做了一個精巧的權衡——類似於西方羅馬的等臂天平的稱具。

然後,讓丁緩進一步改進這種權衡,使之能夠做到精確衡量六十四粒黍,在天平另一端放上細沙。

於是,重量的標準單位問題被解決了。

在此基礎上,張越命令工商署制造,基於此數值的全新度量衡器。

此刻,望著眼前的這四套度量器。

張越伸手,輕輕的撥動了一下在最前面的,由一根根大小不一的管子組成的‘律器’。

清脆的聲音,回蕩在官衙之中。

“參三以變,錯綜其數,先王之道美哉!”張越輕聲說著:“故自古王者統業,先立算術以命百事!”

他回頭看著官員們,語重心長的道:“諸君當要銘記先王之訓,數為萬物之母,為萬事之基,它事皆可廢,獨數不能廢也!”

“諾!”眾人恭身答著,心中也都各自有著想法。

但對張越的訓示,卻全部牢記於心。

張越卻是走上前去,看著律器之後的權器(衡器)。

漢季的權器,是環形的。

一層又一層堆磊在一起,最下面的甚至只有一層薄薄的銅片,它的重量只有一銖。

張越輕輕的擡起它們,讓它們劃過自己的雙手,感受著它們的律動。

權器是對百姓最重要,也是最關鍵的造物!

因為它直接關系百姓的生產生活和交易。

畢竟,大多數人民不識字,是文盲。

他們唯一能參考的對照物,就是這些權器了。

有了這套標準的權器,以後奸商和豪強們再想玩花樣,就得換個方式了。

“銖兩斤鈞石……”張越滿意的點點頭,然後就轉過身去,看著被擺在一張案幾上的尺子。

這個尺子,有別於如今的所有量尺。

不僅僅是它的精確度——它最小可以丈量到毫。

這個單位,靠著肉眼已經幾乎無法認出來了。

更關鍵的是,這把尺子上,多了一個小東西。

一個可以自由移動和卡在尺子上任何一個表面上的小小的卡尺。

張越拿起來,心裏滿是自豪。

因為這把尺子,比後世新莽時期出土的原始卡尺更先進!

王莽的卡尺無法移動,而它可以!

有了這把尺子,漢家的工匠就能做更多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