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74章 鄉校(2)(第3/3頁)

雖然魏武卒已經被淘汰了很多年,但對於這個歷史上第一支職業化軍隊的信息,劉進早就爛熟於心了。

魏武卒是戰國初期名將吳起為魏國軍隊量身打造的一個職業軍隊方案。

其要求就是每一個士兵都可以穿三層重甲,負重越野在半天之內,徒步跋涉一百裏,抵達指定地點,依然保持戰鬥狀態和作戰能力。

在戰國初期,靠著恐怖的魏武卒的強大戰鬥力,魏國拳打秦楚,腳踢齊趙,堪稱天下至尊。

如今,雖然屬於魏武卒那樣的重甲步兵集群的時代早已經過去了。

但以劉進所知,北軍六校尉選拔軍士的標準,卻依舊沿用了魏武卒的標準。

只是在入伍之後,將他們訓練成騎兵而已。

所以,毋庸置疑,這陽裏的鄉校訓練這些少年,目的就是要把他們送進北軍六校尉或者漢軍的野戰精銳騎兵集群之中。

換而言之,這個鄉校,與其說是一個教書育人之所,不如說一個軍官培養大營!

這裏培養的不是讀書人,而是武將!

這讓劉進心裏面,稍稍的有些不舒服。

張越自然也看了出來。

但,如今的漢室社會,就是這樣的。

武貴文輕!

沒看到連小孩子都知道了嗎?

一個文官,哪怕做到了九卿,食祿兩千石,也不過每歲得俸祿二三十萬錢而已。

而一個漢軍的正卒,普通的騎士,一歲的軍餉就有兩萬錢!

更何況還能賺責庸錢。

目前責庸的行價,一年最少也要一萬一千錢,若是戍邊額外還要加一萬。

換而言之,一個正常的士兵,一年軍餉加外快就是四五萬錢,比基層的官吏都要強。

若遇到戰事,斬首得功,賞賜更是不知道有多少了。

李廣利伐大宛,平均每一個士兵,包括夥夫,得賞錢四萬。

還沒有計算戰利品在內……

而且,軍隊之中,拳頭最大,只要立下功勞,升官如尿崩。

普通的文官,一年三遷就很了不得了,是奇跡了。

軍隊裏面,一年連升十幾級的勇士,經常出現。

所以,人民自然會用腳投票,特別是北方郡國,那些苦寒之地,土地貧瘠,開發不足的邊塞地區。

整個社會,包括那些豪強家族,全都是以武為榮。

文官什麽的,只是家族的殘次品和淘汰品的出路。

但,在文人眼中,特別是齊魯之地的文人眼裏,這就是禮樂崩壞,人心喪亂的證據了。

其實,這完全就是妒忌和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的心理在作祟。

若是齊魯一帶,也能打匈奴,也能賺到這麽多利益,你看他們還說不說禮樂崩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