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四大世家

令兒的話,讓夏祥心中一驚。

四大世家崔、盧、李、鄭,是傳承了近千年的超級門閥世家,自魏晉以來逐漸勢大,在唐時上升到了巔峰。大唐年間,四種極為榮耀之事是“年輕有為,進士出身,編修國史,娶四姓女”,四事之中,得其一便為無上榮耀。

娶四姓女和進士出身、編修國史並列,可見四姓當年的地位之超然權勢之顯赫。唐高宗時的宰相薛元超富貴至極,平生也有“三恨”——三件憾事:一恨始不以進士擢第,二恨不娶五姓女,三恨不得修國史。

唐時曾有五姓七望之說,即隴西李氏、趙郡李氏、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其中李氏與崔氏各有兩個郡望,所以稱之為五姓七望,或五姓七家。後來太原王氏沒落,只留崔、盧、李、鄭四姓得以傳承,故四姓在唐朝時是所有士族大家之中最有威望地位勢力最廣的頂級豪門。

而在大唐年間,考中進士比起大夏難上十幾倍有余,因大唐國力遠不及大夏,故所需人才之數也不如大夏。終大唐一朝,門閥世家牢牢把持朝政,即使是貴為天子的李世民也曾感嘆身為皇帝也無法左右門閥士族對皇權的不恭。幾大士族對李氏皇朝聽調不聽宣,即使是科舉制度也未能阻止門閥士族的上升之路,畢竟對於平民百姓來說,讀書既費時費力又費錢,且成功者寥寥無幾,門閥士族既有財力又有規矩,後代子弟比起平民百姓,起點就高了不知凡幾。

而門閥士族考中的士子從政以後,其所屬的門閥依然是超然地位。身為朝廷命官,你可以借助家族的影響力助你仕途平步青雲,但你在朝堂的立場和言論和家族無關,即使你是整個家族中官職最高的一人,你卻不是家族的掌門人,你的所作所為和言行既影響不到也牽連不了家族。

士族把持朝政在大唐時達到令人瞠目結舌的地步,唐代宰相三百六十九人,崔、盧、李、鄭四姓占六十六人,其中崔氏有二十三人之多!

後來安史之亂,士族受到了沖擊,位於中原地帶的崔氏、盧氏和鄭氏,首當其沖受到了戰爭的清洗,衰落了不少。士族之中勢力更為羸弱的王氏和謝氏,一蹶不振,數百年的傳承就此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劉禹錫才寫下了千古名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王、謝兩家伴隨著王氣黯然收的金陵的衰落,被戰亂掃蕩一盡,再也沒有重回士族大家之列。而崔、盧、李、鄭四姓,在安史之亂之後,唐肅宗為了重振國力,不得不借助門閥士族之力,在科舉和官員選拔上,向門閥士族大開方便之門。結果崔、鄭兩姓迅速恢復元氣並且再次崛起,朝堂之上一時成為崔氏和鄭氏的天下,有崔半堂和鄭半堂之稱。也就是說,崔氏和鄭氏各把持一半朝政。

唐後,五代十國,亂世紛爭,崔、盧、李、鄭四姓卻不管朝代如何更叠,依然屹立不倒。不管誰坐天下,誰當皇上,都要倚重士族大家的勢力、財力和影響力。四姓延續了千年之久,直到太祖振臂高呼,舉兵起事,結束了分裂和混亂,建立了大夏。

大夏立國之初,太祖對士族大家既拉攏又提防。大祖也是出身世家,雖不是如四姓一般傳承千年之久的超級世家,也是士族子弟,他對士族大家並不排斥,卻也清楚士族大家令人望而生畏的凝聚力和影響力。士族大家出身的士子,品行端正、學識過人,又有良好的家教和高人一等的見識,比平民出身的士子,還是具備了先天優勢。

大夏剛立國之時,周圍強敵圍繞,根基不穩,後為平南唐和北漢,太祖借助了士族大家的財力和兵力。投桃報李,太祖默許四姓士族大家在各自領地之上擁有除了政務和軍務之外的自主權。

好在四大士族也是遵循孔孟之道,受聖賢教誨,子弟都從小讀書,成人後,不參加科舉也會在家族產業中謀得一個位置,很少有作奸犯科者。

太宗繼位後,一是為了繼續北伐,二是因兄終弟及之事,太宗即位之初,根基不穩,太宗唯恐四大士族聯手質疑他的正統,他進一步賦予四大士族經商權和婚姻自主權——太祖時,為了削弱四大士族的勢力,曾頒布詔令要求四大士族不許相互通婚,只能和四大士族之外的平民聯姻。只不過四大士族對此詔令置之不理,依舊維持傳統,崔、盧兩家通婚,李、鄭兩家聯姻,崔氏女從不下嫁四大士族之外的士子,崔氏男也從不娶四大士族之外的娘子。其余三姓,也是一樣。

四大士族在唐朝之時,以務農為主。到了大夏,開始經商。四家千年來的聯姻和互為倚重,早就有了外人無法想像的默契。太宗允許四家經商,四家便在真定召開了一次秘密會議,約定四家之中,崔家經營商行,盧家經營馬隊、商隊,李家經營糧食和釀酒,鄭家經營茶葉、絲綢和瓷器,四家在主業之外,也可以經營別家的主業,但要分清主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