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順勢而為

“好,甚好。”文昌舉示意手下開題,“閑話少敘,現在開題。開題之後,各人入得單間,不再自行出入。”

話一說完,便有二人擡出一塊簾幕,簾幕上面便寫有今年的試題——刑賞忠厚之至論。

題目一出,眾學子頓時議論紛紛。

文昌舉朗聲說道:“爾等有何不解之處,盡管提問。若無疑問,就可以回去答題了。”

大夏科舉通常要考四個科目,詩賦,經義,論,策。策一般是在殿試之上。詩賦,經義,論三個科目,是在試卷之時。“國家以科目網羅天下之英雋,義以觀其通經,賦以觀其博古,論以觀其識,策以觀其才。”以試詩賦考查應試者的文學才情與審美能力,以試經義考查對經典義理的理解與闡釋,以試論考查應試者的學識與見解,以試策考查解決時務的識見與才幹。

因大夏對士子的選拔更看重學識與見解以及識見和才幹,再加上歐陽明極力反對以詩賦之才作為錄取進士的標準,大夏科舉重經義與策論而輕詩賦。

有考生只看了一眼,便負手而去,自以為明了了題意。也有考生思忖良久,才露出會心一笑,也轉身離去。片刻之後,考場之上還有大半考生駐足,有人搖頭晃腦念個不停,有人皺眉思索,有人背手而立,有人轉來轉去。

“這位仁兄,依你之見,該如何點題?”一名年約五旬的老者朝張厚拱手施禮,他兩鬢花白,老態龍鐘,卻精神飽滿,“在下姓吳名永旺,瀘州人氏,今年是小老兒第十五次科舉了。慚愧,前十四次皆未高中。”

“今年第十五舉?恭喜吳兄高中進士。”張厚拱手回了一禮,調侃地一笑,“吳兄不必再費心解題了,只管在試卷上隨意寫寫畫畫,或是題詩一首,便可高枕無憂得中進士,何必再勞神費力?”

大夏有恩科特奏名,凡應試十五舉以上未被錄取的,可不再經過考試,特賜本科出身。

吳永旺拂然變色:“豎子不足與語!哼,哼,哼,老朽雖老,志向猶存,況且應試本是國之大事人之大事,怎能玩笑?”

張厚見狀,哈哈一笑:“老漢不足與語。”

沈包忙道:“吳兄不必動怒,張兄並無惡意,只是調侃之語。此題以我之見,應該從輕刑而重賞來點題……”

“倒也有幾分道理。”吳永旺瞬間氣消,撫須點頭,一臉思索之意,“不過,總是覺得有所欠缺,不知道哪裏不夠透徹,哪位仁兄可以再為老朽指點一二……”

考生之間,在沒有進入單間之前,也可以就題目討論一二。是以主考官在上,考生在下,互相切磋或是直接向主考官發問,都是正常之事。

他不發問還好,一發問,周圍考生轉眼又走了十之四五,只剩下了不到幾百人了。吳永旺站在全是少年才俊的考生之中,頗有雞立鶴群的感覺,他自嘲地嘿嘿一笑:“也罷,也罷,既然你們都嫌棄我老而不死是為賊,我閉嘴就是了。”

“吳翁,在下對題目有一知半解的想法……”

吳永旺頗為失望,滄桑而風霜的臉上閃過濃濃的失落,也是,即使是他高中進士,也很難再有機會高升,論若遠大前程,自然比不上來日方長的少年青年考子。他轉身就要離去,孤單的背影滿是無奈和落寞。不想才一邁步,身後就傳來了一個少年郎君清脆且輕快的聲音。

吳永旺回身一看,是一個一身灰色布衫,唇紅齒白,相貌英俊的考子,他雖衣著普通,卻難掩眉間英氣和一臉友善笑意。

吳永旺拱手一禮:“兄台請了。”話雖如此,他卻並不對眼前的考子抱有太大希望,只是想應付一下了事,“未請教兄台高姓大名?”

考子還了一禮:“在下姓夏名祥。”夏祥並不在意吳永旺眼中一閃而過的搪塞,他也不在意周圍考子紛紛投來的質疑、戲謔或是不以為然的目光,從容地說道,“刑賞忠厚之至論——出自《尚書》孔安國注文:‘刑疑付輕,賞疑從眾,忠厚之至’,依我之見,此題的要點在於疑罪從輕,而不是輕刑重賞之意。”

沈包本來已經走出數丈之遙,聽到夏祥之話,驀然站住,回身朝夏祥深揖一禮:“夏兄一句話,驚醒夢中人。若我得中狀元,必是你的提醒之功。多謝。”

張厚和沈包並肩而行,也同時站住,他卻並沒有回頭,思忖少許,暗暗點頭,嘴角閃過一絲會心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