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老婆買包我買包公司

顧鯤的反應和眼界,留給梁勁松的欣慰和驚訝,只能說是五五開。

一半是欣慰,因為他看到顧鯤並不是那種“少年輕狂、有了百億美金後飄得不知自己是誰”的瘋子。顧鯤好歹還是有逼數的,知道奢侈業的高壓紅線在哪裏,絕對沒敢自創品牌。

自創品牌創得再好,叫時尚潮牌是有可能的,但不能叫奢侈品。

時尚潮牌的上限極限,也就是後世的ZARA、H&M、無印良品那個段位,沒有更大想象空間了。

不過,梁勁松感到的另一半驚訝,就在於顧鯤居然徹底看不上眼下那些還算火熱的香江品牌,一個都看不上,也不屑於入股和收購。

要知道,無論是香江鱷魚,還是依波路英皇周大福,在98年的內地客眼裏,可都還是最炙手可熱的名牌呢,是成功人士的裝逼象征。

“您這是在賭內地客在短短幾年之內,就會暴富起來、再也看不上香江品牌?不覺得這些牌子穿在身上能夠顯身份?”梁勁松反問時,驚訝溢於言表。

98年的香江人,誰敢想短短十年八年後,內地人就不再以穿港牌為榮,至少一二線城市的人不再以穿港牌為榮。(部分三四線和農村市場的話,港牌還可以多維持十年身份,當然這裏沒有任何歧視,只是說客觀陳述消費結構)

見顧鯤態度非常堅決,梁勁松兩手一攤:“這都看不上,那你只有考慮收購法國或者意大利牌子了,可我不認為那些國際一線大牌會願意被黃種人的資本收購。我不是說他們有歧視,而是法國人的文化優越感太強了。”

顧鯤卻看起來比梁勁松更有信心:“不試試怎麽知道?局勢是在變化的嘛,如果倒退五年,你敢說紀梵希和蘭姿這樣的法國牌子會考慮賣身麽?但是現在,一個已經賣了,一個正在談,所以說到底,還是錢的問題。阿諾特給紀梵希收購時候開的價格,是遠遠高於95年以前那些品牌的估值的。”

顧鯤舉的這兩個例子,可謂是90年代奢侈界並購潮的兩大代表,也算得上是風向標了。

買買買潮,就是始於95年的阿諾特買紀梵希。而第二個重要標杆,則是如今正在談判中的歷峰集團收購蘭姿。

(注:考慮到我的書都是男人看的,對奢侈業集團太不了解,稍微說一句。後世公認的全球三大奢侈集團,分別是阿諾特的LVMH、第二名的是歷峰集團,第三名的是開雲。這三大集團開竅進入買買買模式的先後順序,也是跟實力成正比的,LVMH在95年就進入金融擴張並購模式,歷峰97~98才開始,開雲反應最慢,21世紀初才開始瘋狂並購,所以它也最弱。

不過在服裝箱包領域,主要是LVMH和開雲在競爭,第二名的歷峰比較置身事外,因為歷峰專注於珠寶和手表——如果是女頻文,這段話估計完全不用寫,女頻小吊帶讀者肯定個個對這些買買買知識如數家珍)

梁勁松下意識提醒:“紀梵希是法國人買法國人,沒有外國人介入,不會有損法國人的文化自尊。”

顧鯤聳聳肩:“但蘭姿是瑞士人買法國人。”

蘭姿這個牌子,雖然在華夏名聲不大,不過歷史卻是足夠悠久的,人家1876年就創牌了。或者說,歷峰集團的收購風格,就是盯著歷史悠久去的。從自家嫡系的1755年的手表牌子康斯坦丁開始,積家伯爵朗格一堆的都是19世紀的貨色。

珠寶大牌卡地亞後世也是歷峰集團旗下的,也是1850年代的150年老牌了,不過98年卡地亞還沒有遭到歷峰毒手,還是完全不沾金融市場自主經營的。

梁勁松看顧鯤分析得這麽錙銖必較,意識到顧鯤絕對是認真的。

“好吧,雖然我想說,被瑞士人買,和被黃種人買,給法國佬的心理落差是不一樣的。不過,你非要想買的話,大不了我們再多套幾層皮嘛。

比如,去瑞士或者摩納哥或者荷蘭比利時,再弄一個殼子公司,您做大股東,但不做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再找個白人露臉當傀儡。這樣操作一波,二級持股控制一些法意一線品牌,倒是可以考慮的。”

顧鯤終於展顏一笑:“想明白就好,我不急。”

梁勁松揉了揉鼻梁:“再給我幾天時間,我梳理一下手頭這些香江投行手上的拐彎抹角持股,看看能不能置換出一些可以套購的大牌來。”

“我等你消息。”

……

此後幾天,梁勁松加班加點,終於梳理出來一份交叉持股非常復雜的材料。

眾所周知,很多投行一類的金融機構,融到錢之後,都是會在國際市場上購入很多優質資產作為日常經營性投資的。

也就是說,他們可能會是N個優質公司的小股東,從亨氏番茄醬到可口可樂到IBM,什麽都有可能買。這樣的形勢下,香江投行和金融機構持有零散的歐美公司股份,是非常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