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孰對孰錯(第2/3頁)

一下車,曾一年前到訪過中華集團的幾位專家就發現這裏的場景又發生了變化。

原本空蕩蕩的周邊土地上又建起了整齊劃一的廠房,整個中華集團用肉眼可見的速度在不斷擴張。

“說實話,每次來到這裏都感覺自己年輕好幾歲,這裏充滿了青春積極向上的氣息。

如果年輕幾歲,說不定我也想到這裏工作。”

其中一位專家看著朝氣蓬勃的年輕技術人員進進出出,不由感嘆說道。

“所以說世界終究是屬於年輕人的,他們掌握著未來。”

另一位有同感的專家笑著回應道。

韓皓對專家組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他親自出席了接待午宴。

用餐結束後,專家們開始在會議室聽取中華集團對鯤鵬純電動大巴技術的匯報。

“從我們內部測試看,T1行駛5萬公裏後,電池衰減不超過5%,超過5萬公裏達到10萬公裏之前,衰減程度增長率有限,只在7%之間。從理論估計,達到50萬公裏後,我們的電池組依舊能保持80%充電容量。”

中華集團的技術講解人在台上說出了內部測試數據,這些成果都是大半年時間內收集而來。

采購特斯拉電池管理技術,18650電池組發揮出超出想象的功效,續航能力達到驚人的數字。

“這不可能!”

如此結論讓一直持懷疑態度的專家找到了破綻,他舉手大聲說道。

“我們實驗室曾對18650鋰電池進行過長期跟蹤試驗,發現其循壞壽命很差,多次充放電後就馬上出現了衰減現象。按我手頭掌握的資料看,在2萬公裏後18650電池就已經不堪重負,無法再繼續進行使用!

甚至強行使用的話,我們的樣品3萬公裏不到就產生了起火燃燒現象。”

此番言論一出,立即引起全場一陣嘩然,該教授號稱國內新能源領域權威專家,明顯他說的話不會摻假。

明顯沖突的兩大結論擺在大家面前,讓台上的講解員一時之間語塞,他不由看了現場坐鎮的老板韓皓一眼。

“我可以保證,剛才所說的數據都經過原始論證,兩台樣機現在依舊在台架實驗室裏跑著,大家待會可以實地觀看。

電池衰減程度如何,跟其管理系統有關;至於燃燒危險,也跟散熱方案相關,這些都可以在後期進行優化改進。”

得到韓皓鼓勵的顏色,講解員鼓起勇氣為自己辯解道。

“嗯,請小夥子繼續介紹,有分歧過後我們再坐下來討論。今天我們先帶上耳朵聽,改天再帶上嘴巴講。”

另一位姓李的專家見狀,站出來打圓場說道。

跟傳統三大三小國企相比,中華集團進取心更強,就算新能源汽車真有瑕疵,這位專家也願意出來幫忙說好話。

“事實說明一切,到底誰對誰錯,相信經過幾天調研後,會有初步的說法。”

那位質疑專家並不服氣地坐在位置上說道。

對比中華集團給出各種完美的數據,他更相信自己手下團隊試驗的結果。

這樣的插曲,讓鯤鵬T1更加籠罩在造假的質疑聲中。

結束介紹會,專家組就強烈要求到位於中華集團總部門口外面的公交站,查看鯤鵬的具體運行情況。

來到現場,他們才發現自己確實把中華集團想得太過簡單了,一座現代化的充電站屹立在眼前,有工人正把舊電池拆卸下來換上新的,而另外還有待命的公交插著快充接頭在充電。

得益於江州政府的大力支持,國家電網江州分公司跟中華集團組建了這個充電站點,成為國家電網的示範新項目。

想想看,如果現在遍布全國公路網絡的加油站,將來換成充電站,對國家電網意味著什麽?

只要能從石化壟斷雙雄中咬下一塊肉,就足夠電網獲得新的增長點,這也是他們極力配合中華集團的原因之一。

“汽車加速快不快,跟普通公交有什麽不同?”

“充電時間怎麽樣?電池有衰退跡象嗎?”

……

專家們首先圍住公交司機,向他們詢問以求獲得第一手資料。

“鯤鵬T1的加速性能比汽油車要強多了,動力真是隨踩隨有。之前我也擔心電動車不靠譜,沒想到充滿電行駛下絕對不掉鏈子。”

“這車空間大,地台低,最關鍵是沒有汽油味,許多老人專門等著指定搭乘我們這種新公交。”

“充電時間快,就算直接插電快充,半小時也足夠跑一趟來回了。換電池的話就更簡單,15分鐘完成全部工序,車子又滿血復活了。”

……

公交司機們七嘴八舌回答,紛紛說起自己的感受,基本上都是贊譽之情。

“充滿電情況下,一輛車實際能跑多少公裏?中途有熄火掉鏈子的例子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