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成立實驗室(第3/4頁)

但是根據協議他們必須入職黃團了,讓楚垣夕相當不舍。

這段時間小康內部的氣氛可以形容為壓力來臨之前的輕松,因為事到如今小康上下都知道真正的大考還沒來,事關小康成敗,或者說能夠成功到什麽程度的,是明年開加盟的時刻,也是阿裏真正出招的時刻。之前的花芝輕會員plus只是阿裏的第一手棋而言,在圍棋中可以稱為“試探應手”,結果試探了一下之後發現小康沒啥事,但賽道上的喧囂突然變小了。

那麽可想而知,當小康祭出加盟之後阿裏的出招才關鍵。但是,即便此時此刻小康中只有極少的人知道楚垣夕後面還有大招,但是信心方面卻非常之強烈,從上到下就沒人覺得有什麽可怕的,這是半年來從城市寶藏上線開始連戰連捷養出來的自信。

這個自信非常難得,相當於加了一個全體buff,使得工作效率維持在極高水位不下降,遇到問題很多情況根本不需要楚垣夕自己動腦子,各條產品線上的驕兵悍將就把問題粉碎了。

楚垣夕倒是覺得應該略微把士氣往回收一收,不然萬一不知道從哪裏蹦出一個挫折,可能損失的士氣更大。

這段時間他打算在小康的架構中增加一個名為實驗室的單元。實際上曹翔的區塊鏈組雖然不叫實驗室,但一直都是以實驗室的模式存續的,在小康中本身就是一個特殊的點位。

其它項目組都是根據OKR工作系統接包解包,又是分散有時集中,有時甚至打亂組別構成一些比較特殊的小團隊攻堅一個個任務。但區塊鏈組幾乎不拆開,也不怎麽向外尋求臨時成員,而且任務也都比較特殊,除了內外鏈上鏈這件事是有明確的起止日期,工作流受到裏程碑監督之外,其它任務很少有強制性的。

在這種情況下區塊鏈組倒是沒少出東西,比如今天又寫了幾個專利,明天又發明了一個算法等等,拆開了看並不紮眼,全盤看過去就能夠明顯感覺到帶著很大的研究成分。

而且楚垣夕也不怎麽管,大量的任務是曹翔自產自銷,或者叫自己命題,讓下面的區塊攻城獅去解體,解開了就是成果,解不開也沒關系。

也正是因為這種氣氛的存在,曹翔才能在去年年底的時候完全拋開工作,去研究眾創通匯的token,然後破案。換成其它組,就算組長們有這個心,工作流程它不允許啊!下面一堆兄弟卡著呢,您跟那研究起來了?那不得炸了?

當然,楚垣夕現在要給小康中加入實驗室這個結構並不是針對曹翔,而是大公司就應該有自己的實驗室,有自己的技術專項和突擊方向。BAT和華為在這方面簡直遍地開花,比如企鵝的聯合創新實驗室、華為的網絡實驗室、阿裏XG實驗室等等,宏顏獲水還作為通訊作者發表醫療論文呢!

這是向國際化大公司看齊,每年谷歌、微軟這樣的公司投入到實驗中的經費不計其數,相對而言蘋果、臉書等等反而差一些。

小康目前掌握的或者說需要的技術也不少,大數據、雲計算、AI、區塊鏈等等,AR和VR也都有專門的攻城獅供職,就算不研究網絡底層架構和基礎設施,也應該抽出一部分能力進行自己的研究。

所謂純研究性質的工作,就是投入產出比不突出,也不在產品線上,命題提出時並沒有看到什麽實際應用的落腳點。

這在基礎學科中可謂是比比皆是,但在網絡工程中一般的公司肯定是不幹的,只能是程序猿有強烈的興趣時用自己的寶貴時間私下進行。運氣好能力強的做出了成果,可以申請一份專利。

當然,在代碼的開發和測試過程中,本身需要進行試驗的地方也很多,不過這種試驗和做實驗的實驗不是一個實驗。

小康現在已經有了成為大公司的氣魄,雖然還沒進入賺錢的流程,提前準備好增加自己底蘊的事情總是沒錯的。

所以楚垣夕提出按照學術性的方式建立實驗室的時候並沒什麽人反對,只不過高管之中大多數對這種事情都不熟,包括CTO周鳴鈞在內,一直沒有研究的基因,所以還得首席科學家來出面擔綱主任一職。

楚垣夕私下打趣周鳴鈞:“你看看,首席技術官和首席科學家還就是不一樣……”

其實讓他們感到陌生的主要是命題的提出流程,以及參與實驗的方式。在他們想來應該是實驗室主任提出各個命題,然後公司內招募有興趣有實力的攻城獅進入實驗室解體,相當於把區塊鏈組的範圍臨時擴大一下,研究結束再還原的感覺。

然而對於學者來說顯然不是這樣,而是誰想做實驗誰申報課題和經費,由主任審批,通過的人臨時加入實驗室,在規定的時間內使用經費解決自己的課題,然後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