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6章 成立實驗室(第2/4頁)

但是,且不說一般的點位根本不敢對黃團吱聲,黃團有任何要求都是予取予求,就算那些不需要鳥黃團的,人家完全可以開出更優惠的條件,從商業競爭上把對手搞死。

說到底,共享充電寶是一個沒有門檻的行業,誰有地面能力都能做,那麽真的產生競爭,誰的體量大,誰就是時間的朋友唄。黃團可是燒錢的大宗師,只需要把條件開到盈虧平衡線以下,不需要真的賠多少錢,競爭者只有繳槍一條路。

而久電可以說是生不逢時,剛決定創業就趕上2020魔幻開年,好容易開始幹了又被黃團降維打擊,導致占住的地盤極為有限,根本沒成氣候。想象一下這是個用戶過兩億的賽道,像小怪獸之類的一融資就是幾個億,久電只有兩千萬資金,要不是撐的足夠久,恐怕黃團都注意不到還有這麽一號。

這種情況維持到八月份,杜立和於晴發現確實盯不住了只得求助於楚垣夕,要麽再注一筆資,才能接著苟下去,要麽只好認命,趁早出手說不定還能賺點。這點錢對巴人集團不算錢,但是分一點給兩個人,這大半年就不白幹。

他們倆以為久電還能值點錢的。雖然小康自己沒接入久電,到底下半年小康崛起的勢頭很猛,城市寶藏也圈住了不少商家。所謂不看僧面看佛面,久電去搶地盤的時候別人一聽叫啥?久電是什麽鬼?噢,小康的兄弟公司,失敬失敬!所以談判的時候相對容易,黃團雖然注意不到,但在這個領域中還算有點知名度。特別是當別人苟不住的時候。

但實際上之所以久電很能苟,並不是其它創業者傻,看不到黃團的威脅,無非是因為投久電的是巴人,錢本身沒有時間成本,所以拖得起;而其它創企拿到的投資有些是投資人靠貸款拿到的錢,每年要交不少利息,必須早做決斷而已。

其實楚垣夕對杜立和於晴能夠認清形勢挺欣慰的,因為他六月份就覺得應該投了,但是實在沒有理由這麽跟兩人說。對巴人,當然拖的越久越不利,本來能賣個好價錢的可能後面就賣不上價了,但是一共也才兩千萬而已。

至於久電具體能值多少錢,楚垣夕並不樂觀,因為價格並不取決於久電,而取決於黃團是否“聽話”。

然而黃團顯得不緊不慢,對於收編目前賽道上的玩家顯得漫不經心,因為時間在他們那邊。一個很簡單的情況是,如果買一個東西需要花十塊錢,但是自己做只需要花兩塊甚至更低,只是需要一些時間,為什麽不自己做呢?

這就逼的楚垣夕不得不發話了,八月份的時候他對負責出面的梁可年說:“敦促一下對方,巴人的資產其實還有潛在的大買家,提醒他們注意不要因小失大。”

關鍵的話其實不用多說,最好是給人留下遐想的空間,甚至變成瞎想也無不可。要知道藍餓本身雖然被限制在外賣一個領域內,而黃團沒有邊界,所以可以隨便向外擴張。但是藍餓上邊可是阿裏本地生活事業群,黃團的動向當然是必須關注的,不但關注,還要研究是否跟進。

而當黃團采取行動三個月的時間點到來的時候,其實是非常微妙的。阿裏不打算采取行動當然是最好,但是,如果有一個人,曾經制造了2019年阿裏最大的一筆對外並購,現在跑去刺激一下阿裏,使得對方產生了什麽不好的想法,甚至不用跑過去,只需要在朋友圈乃至微博上嗶嗶兩句,這……

反正這就不是自己做一個同樣的產品只需要花兩塊錢的問題了,且不說後面還有幾百塊的PK等著,之前因為慢慢吞吞沒有吃掉的這些賽道玩家們,可就都變成對方的收購目標了!

因此黃團拿出肉眼可見的加速度,雙方在價格上迅速靠攏,非常聽話!

但是並購簽約需要走的手續還是不少的,像巴人遊戲那麽幹脆的是因為財務非常簡單,而地面項目的財務透明度就比較低了。而且黃團幡然醒悟之後又不是只買久電一家,所以八月底簽意向,到12月才正式完成並購。

由於巴人集團才是久電的實際控制者,所以這個字得楚垣夕來簽,最終定價在2600萬,還能賺一點小錢。

楚垣夕感到由衷的欣慰,因為杜立和於晴每人可以分到120萬呢,時間還不到一年。這足以說明自己發明的孵化創業模式是成功的,是對兄弟們有所交代的,類似於千裏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到了這個時候他反而有點像把兩個人拉回巴人做管理崗了。這大幾個月的時間內,杜立還好,他本來就是幹地面的,工作做的紮實倒也不意外,於晴確實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很多艱苦的談判都是她談下來的,明的暗的各種手段都見她用過,不愧是有志於司法考試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