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4章 該來的終於來了(第3/3頁)

楚垣夕看到這條要聞之後差點一口老血噴出來,怒吼一聲:“您幹點什麽不好啊?”

主要是小黃本次坑爹坑出新高度,給用戶的焦慮加碼。用戶想要拿回99元押金需要在其平台上消費一千多塊錢,這錢花在拼多多身上薅下來的羊毛都不知道幾個99……

當然這種事情現在對楚垣夕已經幾乎沒有影響了,有影響的是像6號晚上我大A股出的新規。

那時他正在發送小康B輪投資的TS,5號的時候已經收集到了各家呈送的認購意願和份額,不出所料,份額總和確實是“符合預期”的少。

不算巴人的,攏共只拿到了大約10個億¥的意向,跟之前拍腦袋猜的數目大差不差。除了之前的幾家,另外還有一些表示了意向的,但是認購份額都非常之小,一千萬左右的出資額要是天使輪和A輪還算可以,到小康的B輪簡直不值一提。

其實就算只有10個億在現在這個年景已經相當不少了,特別是僅僅作為B輪融資而言,國朝二三月份的融資裏基本都是數千萬,過億都是少數,過5億的鳳毛麟角,一只手都數的出來。能夠和小康媲美的只有自如從軟銀融的資。

但是自如雖然號稱融資10億$,其實只有5億是融資,另外一半是向創始人買股。這個動作本身是否耐人尋味,是否造成創始人和軟銀之前持股此消彼漲,進而尋求自如的控制權暫且不論,但稱得上融資的都得是進入公司賬目的,實際上還不及小康。

然而楚垣夕還是比較不爽,這跟當年剛穿越之後的預計有很大的偏離。當時想的是小康的B輪要面臨數據不漂亮的問題,可能會造成融資中的某些阻礙,現在是數據相當漂亮,但世事難料,阻礙更大了!

只是這個投資事項是肯定要發新聞的,到時候新聞怎麽寫?只能是小康生活已經完成40億元¥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巴人集團領投,CC投資、海易基金、當代資本、傳聲科技、鄭德基金等多家機構跟投,蘭花資本單人此次融資的獨家財務顧問,融資款將主要用於產品研發投入、團隊擴容、廠房生產線建設以及雲端數據中心部署和移動支付的推廣等。

這個新聞稿發出去也就糊弄一下外行還可以,作為一個40億元規模的融資,內行人一看就知道不對。

“可惜他們還是對小康一無所知啊……”楚垣夕對劉璐吐糟,“你剛才說啥?有人覺得小康去東南亞發展是負評價?”

“還不都賴你?”劉璐失笑,一個初創公司,自己還沒怎麽樣呢,直接開始跨境操作,對外進行大額投資,開啟分基地,這什麽情況?常人絕對難以理解。

而且本輪投資之中楚垣夕幹脆就沒提小康東南亞,上一輪其實也沒怎麽提,只不過因為要占用一筆資金所以做出了必要的說明而已。

信息越不透明貓膩越多,這就更讓人看不懂了。不過東南亞的投資營商環境是真的好,政策環境寬松,GDP增速極高,關鍵是生產資料成本低,人口眾多而且年齡結構非常年輕,因而具備明顯優勢。所以投資者對小康東南亞戰略的決策也沒法直接否定就是。

像伊麗莎白選擇的首發地越南,綜合排名在東南亞只能算中遊,但是政策給力,譬如“4年免交所得稅及4年後減半征收”,給力程度直逼當初的霍爾果斯。光這一條就命中了楚垣夕的心。

當初巴人娛樂為什麽要叫巴人娛樂?不是因為這個名字多好聽,而是因為他手上就這麽一個現成的殼公司,而且經營範圍恰好對的上。這個公司當時的注冊地就是霍爾果斯,後來才遷走的。

在這麽給力的政策激勵下,東南亞整體來看,移動互聯網的經濟規模已經超過1000億$一年,要說有什麽隱患,無非是和我大天朝當初剛剛開始激勵創業投資的時候一樣的問題,也就是PE/VC基金退出管道不通暢的問題,基本只有接受並購或者去納斯達克這兩條路。

但是小康做的是實體店,就算今後放飛伊麗莎白,仍然是以戰略投資者的身份出現在小康東南亞的股東名錄中的,所以這個問題對小康並不存在。

其實以那些投資者的尿性,要是知道往東南亞砸錢的硬核邏輯在於伊麗莎白福爾摩斯這個人,肯定削尖了腦袋往裏鉆,國朝創業者在東南亞可能遇到的麻煩伊麗莎白基本上都不會遇到。所以國朝創業者奔赴海外創業的首選是非洲和印度,次選才是東南亞,但變為投資熱情三者持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