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4章 巴人年會的關鍵點(第2/3頁)

當一個人懷著這種夢想的時候,加入創業公司不失為一個更好的選擇,大公司裏很難提供他們需要的機會,不是沒有,而是條條框框太多,即使有機會也很難被一線員工拿到,即使看到了機會也很難下定決心。

這就是巴人集團從創業公司角度來看失敗的地方,員工太特麽沉著了!以至於楚垣夕在公司裏不止一次的吐糟:“你們真是暴殄天物啊兄弟們!”

然而,因為公司福利太好了,工作量相比於大量初創公司不是特別重,而工資獎金相對高,所以很少有人願意蹦起來。這就是今天,在年會這個場合,楚垣夕要借題發揮的原因。

實際上如果讓一個外人用相對公允的眼光來評判,巴人妥妥的就是一個大公司無疑。公司規模夠大,人數相對少一點點但也還可以,業務挺繁忙,現金流保持擴張,對外投資還挺多,連孵化的公司都估值8個億了,這不是大公司啥叫大公司?

問題是這真不叫大公司,不得大公司病的能叫大公司嗎?

巴人集團未來成為大公司的時候應該有著更多的人才,更復雜的管理層級和結構,更豐滿的業務線組成一個個事業群,以及更多的山頭、更多的審批流程和更多的甩鍋郵件,員工每天為了用員工系統進行流程上的正確攻防而焦頭爛額。

更有甚者,部門領導們一個個打滿雞血,向外出擊的時候嗷嗷叫著很強大,內部爭奪資源和權力更強大,然後再跟團隊強調點狼性什麽的,用於裹挾團隊成員,使得他們只有幹活之心,全無創業之念。

但絕不是現在這樣,連職場小白兔一樣的朱魑都能獨領一支偏師,沒人給她下絆子。朱魑在大公司裏即使是聯合創始人,擁有不低的股權和超然的地位,也應該被辦公室戰爭撕得不堪重負才對。

雖然這副可怕的圖景並不是楚垣夕所追求的,但是符合普遍意義上大公司的定義。

可惜現在的巴人集團的內部十分抱歉,大抵上,有過明確創業沖動的只有楊健綱和於文輝兩個人。其他人有沒有的不知道,至少沒把意願表現出來。

這不是缺了點什麽,而是缺的太明顯了!

巴人集團從企業角度來說遠遠稱不上兵強馬壯的另一個表征就是業務亮點。

《亂世出山》之前的項目都是楚垣夕的既定計劃,可以不用多說;之後取得的幾次成功中的絕大多數要麽是楚垣夕發起和推動的,要麽是之前計劃的延續,唯一值得稱道的是聲叔靈光一閃拿出他壓箱子底的存貨,也就是《無道昏君》的IP概念,然後靠巴人集團強大的整體協同能力催生出戈壁網絡。

這樣的企業狀態極度缺乏內生性。楚垣夕想要點燃員工們的野望不是結果,而是原因。員工們有沖勁,有幹成一番事業的野心,雖然可能另立門戶,但是過程中會為公司提供大量的內生性,使得企業有生機。

舉個極端例子,楚垣夕突然不管巴人了,甚至楚垣夕突然消失了,那麽現在的巴人只能沿著既定的商業路線和已經存在的計劃往下走,很有可能找不到新的增長點,或者開始瞎找。很可能有人能夠提出不錯的點子,但是因為缺乏基因,或者說基因隨著楚垣夕消失了,於是有好點子也形不成計劃,更形不成項目,要麽不被重視,要麽因為缺乏經驗而走錯方向。

但是早早培養出內生性的情況下,集團有經驗,有慣例可以遵循,新的增長點出現之後就能得到正確的捕捉,需要做的是取舍,是優中擇優。

這就是很多初創企業取得一定的成功之後立刻鼓勵內部創業的原因。這也是楚垣夕把趙傑、於文輝和楊健綱放出去獨立的潛在考慮。

如果未來巴人不行了而他們行,他們還可以反過來拉巴人一把,如果未來兩邊都行,巴人還可以拍錢把他們吃回來。更重要的是在“未來”到來之前,巴人將隨之產生很多有意義的運營行為,比如對昏君系統的運營,這都是非常重要的經歷,極有價值。

因此鼓勵創業對於有能力的企業來說裏外都是劃算的,無非就是一開始投一點錢而已,員工必須有想法,沒有想法的就制造想法讓他們想。

楚垣夕點手示意沈季坐下,接著說:“今天咱年會也沒開直播,關起門來都是自家兄弟,我就說說我的感想好了。咱們不是一家圈養社畜的企業,雖然兄弟們平常也都比較忙碌,工作量比較飽和,但是並沒把大家的時間都占用掉,都揮霍掉。就不說提升自我了,至少思考一下人生和未來的時間是有的吧?

然後咱們集團現在資源很充沛,這是非常好的事情。資源充沛了公司用不上不就閑置了對不對?你們人在公司內部,有什麽閑置資源可用的也不說多學麽著點?多上點心?你們能提出什麽有效的方案出來,更高效率的利用公司資源,公司很感謝啊,肯定會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