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8章 對現實的仿徨(第2/3頁)

“對了,上次我記得你提過一句,到那邊推共享電動滑板車的時候,不打算按照國內的方式,不打算以‘免費’和‘免押金’為吸引用戶的亮點。最後你想清楚了沒有?”

“是的,楚,已經想的很清楚了。”伊麗莎白為今天的匯報已經準備好了所有答案,“首先,共享滑板車的商業邏輯是沒有問題的,已經在米國驗證過,而且比共享自行車更賺錢,按照正常的商業模式去推本身就沒有太大的問題。其次,那邊的法律、以及用戶心智上,和米國,和這裏,都有很大的不同,免費不見得是好的策略。”

楚垣夕心說這是蝦米意思?那邊的用戶比較綠?免費的看不上,付押金的才有幸福感?

只聽伊麗莎白問:“楚,我現在有個新想法,要不要和電動滑板車一起推共享助力車?”

“嘶……”楚垣夕聽到“共享助力車”這五個字不免倒吸一口涼氣,因為原世界裏小康在上邊差點載跟頭。

所謂助力車就是電動自行車,並不是什麽新鮮事物。國內在共享單車熱情高漲的時候有不少人發現市場太紅了殺不進去,又發現動力車更賺錢,於是其中有些就鉆進了共享助力車的陷阱。

為什麽叫陷阱呢?因為助力車和電動滑板車一樣,違反國內的交通法,不允許上路。不但不合法,而且2017年有關部門還特地出台了引導共享單車創業的文件,明確了不鼓勵共享助力車這件事情。

這個文件出台的時候恰逢小康剛把共享助力車當成自身新的目標,還制定了KPI,叠代了團隊,正準備悄悄的潛入市場。

所以獲悉這麽關鍵的一份文件出台,楚垣夕第一反應是大呼坑爹,然後馬上反應過來,這不是坑爹而是救命。幸虧文件出的及時,要是晚出來一個月,小康這錢就撒海了去了……

其實助力車的邏輯中最尷尬的是用戶。交通法規定任何帶電的車都必須上牌,無牌駕駛就是違章。這一點上共享單車就沒毛病,但助力車的用戶只要敢騎,理論上交警就敢罰,一個人五十塊錢走你,這誰受得了啊?

不信邪的小紅和後入場的哈嘍都很有勇氣,更看重助力車入場對自身業務上的完善,即使違法違規也要投放。而且搞出了很大的動靜,甚至動用資源獲取地方政府的特批,一個區一個區的啃過去,閔行、松江、閘北這麽推,好不吃力。

但是,在東南亞完全沒有類似的尷尬,可以隨便推。此時聽到伊麗莎白提問,楚垣夕沉思片刻:“你可以先推滑板車看看形勢,滑板車感覺比較穩,有成功先例可以參考,助力車的定價是個大問題。對了,你知道圍棋嗎?”

“go?”

“對,就是狗。圍棋裏有一句諺語叫做‘入界宜緩’,你不需要太著急,至少不用像我這麽著急,給自己預留三年的時間實現目標我感覺就可以。我說的現實一點,對你來說資金是有限制的,你現在最忌諱想到什麽是什麽。”

楚垣夕不緊不慢的說著,其實他最擔心的不是伊麗莎白的能力,也不是伊麗莎白的資源,她這麽有信心顯然是資源夠用。該擔心的,恰恰是她動作太大,對資金的消耗太快。

要知道東南亞小康的錢一開始都要小康本部來填,等於巴人給做的A+輪的幾千萬$實際上是給伊麗莎白準備的。這筆錢她需要精打細算,主要用來做好供應鏈和物流,做好店面布局,選址必須準,爭取快速實現單店盈利。

其實巴人賬上的$倒是還有不少,一直存在海外賬戶上,但怎麽輸入到小康過橋其實也是存在問題的,換言之伊麗莎白花錢的節奏絕對不能錯。

不過她今天明確了把越南確定為開局地圖,倒是讓資金壓力下降了不少,這個因素是楚垣夕比較歡迎的。越南的人均GDP不高,但增長連續兩年破7,同時成本也低。而且越南人口密度大,面積小於滇南省,但人口是滇南的兩倍,這又是個不錯的優勢。所以仔細一想似乎以越南起手也不錯?

伊麗莎白倒是聽懂了“入界宜緩”,也知道存在資金壓力,不過她都已經調研了助力車一圈又一圈,現在要踩刹車,多少有點不甘心。

楚垣夕Get到了她的情緒,於是非常直白的解釋:“小康模式下的共享出行工具,不管是什麽車,原則是夠用就好,需要多少投多少,千萬不要興奮沖昏頭腦。你必須時刻牢記的是,我們不是為了成為共享出行霸主而幹小康,也不是為了靠車賺錢。不是一個行業,車只是我們的輔助工具。”

伊麗莎白聽了之後面色古怪:“這樣……讓我感覺,怎麽說呢?你做的事情我一直都在旁觀,非常鋒利,非常……斬釘截鐵。但是你現在讓我做的事情,小心翼翼,是不信任我的能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