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0章 有人送槍(第2/3頁)

而且這個挖墻腳的操作實施下去還有一雞多吃的效果。下一步要把旗艦模式復刻到羊城和鵬城,本來楚垣夕的打算是,神器公司主要在南方發展,當初調來的員工裏有很多本身就是羊城和鵬城出來的,後來有人進入物流體系,有人留在店面。到了時間,把他們一律提拔為骨幹調回去,是一舉兩得的事情。

這個狀況楚垣夕在之前的工作中已經和這批員工提前打過招呼,所以阻力也不大。

這樣就把問題解決了一半,有一群經驗豐富的店長副店長以及物流方面的骨幹員工,剩下的補充當地人才就是了。

但是如果能夠比較順利的拿到一個工作團隊的話,店面和物流體系幾乎不用外招,甚至地推團隊都包括,而且都是經驗豐富的員工,還剛經歷過一次挫折,心態得到過鍛煉,稍加培訓就能上崗。

這是有利的一面。

楚垣夕看了一眼楊亨和劉璐,楊亨挺意外,劉璐很鎮靜,應該都沒有事先進行過溝通。不過劉璐很快露出笑容,大概和楚垣夕的思路近似。而楊亨,這段時間其實和薛建華剛進公司的時候差不多,在惡補小康的歷史沿革和發展目標等等,所以一下子反應不過來。

那麽潛在的風險呢?這一瞬間楚垣夕的腦子高速運轉。

魯茵想要解脫包袱的心態也可以理解,因為急生鮮已經倒下了,妥善安置是很重要的。這批員工無論能力和其它方面到底是好是歹,素質哪怕再優秀,對急生鮮都是包袱。包袱甩給小康,魯茵不但能省一大筆錢,而且少了很多麻煩。

因此到底是不是好事?楚垣夕心說唯一,不不,唯二的問題就是對方會不會抱團成為小山頭進行病態發展,以及這個團隊有沒有職業能力以外的問題?比如生鮮賽道上頻頻倒下的創企中最常見的,最近被頻頻提及的,導致踩踏的那個問題……

因此對小康來說只需要甄別對方甩過來的包袱對本公司來說到底是人才還是坑。不過,貪腐的情況基本上不會發生在一線員工身上,一線員工吃苦最多權力最小,他們身價清白的概率極高。

換言之如果甩過來的包袱裏是普通員工,楚垣夕才有興趣接,如果魯茵想要甩過來的是管理團隊,他的興趣就會銳減,因為又要進行大量的背調了。如果兩者都有,還得談一下,最好進行剝離。

之前楊亨只是帶來包括簡墨在內的幾個人,小康這邊都出動劉璐親自carry,薛建華和袁苜打輔助,花了不少時間才把背調做好。急生鮮要想甩管理團隊,楚垣夕恐怕自己耽誤不起這個時間。

而且急生鮮的管理團隊顯然要為企業倒下負責的,他們能力如何不好說,吸收這個團隊和向社會招聘相比優劣難分。

這時,楚垣夕看到魯茵眼中有一絲痛苦,她快速說道:“員工,特別是店面員工。我公司最高峰的時候有一千多員工,現在當然沒有那麽多了,不知道您能接納多少?管理團隊我們另有安排。”

“啊……小康在羊城和鵬城,目前計劃是開20家店,按一家店一個店長5個店員的配置,最多也只能接納100人,而且不是同時的,開店有一個過程。不過我們物流也需要員工,還有地推,大致能接納300人左右吧。我得想想……”

這個“想想”對不同的人來說有不同的理解,劉璐以為楚垣夕想的是怎麽收下這批人,魯茵以為楚垣夕想的是條件,楊亨和楚垣夕的思路比較相似,想的是要不要答應這件事。

不過楊亨更想收納的是對方的管理團隊,所以覺得只是員工的話沒意思,完全成了接盤俠。

但是只是員工,恰好比較符合楚垣夕的預期,這個盤有接下來的動力,魯茵的包袱對他來說可以變成槍。然而魯茵是陌生的人,她背後的是陌生的團隊,楚垣夕感覺還需要再聊一下。

在引進人才這一點上,他確實是同意直接引進成團的管理層,但是也分什麽團。渣易考拉團沒能引進,劉璐的老同事團引入不成功,但是這兩個目標團體至少身家是清白的,不用戴上有色眼鏡審核。

而急生鮮,包括松子多多都是有汙點的。楚垣夕不可能完全相信魯茵,正如他也沒有完全相信楊亨一樣,只能說可信度比較大。在生鮮這條賽道中倒下的玩家不少,其中有些上半年還是創業明星,走得體面只是更有可信度,但是只有走過破產清算流程的才完全值得相信。

破產清算可能是創業者最不願意看到的字眼,不止是因為感情,更因為清算的時候每一筆賬都要拿出來審,用放大鏡審,基本沒有繼續隱瞞的可能性,做過什麽都要真相大白。

上個月初某位老師上老賴名單的時候發長文章講情懷,深情的說有限責任公司申請破產清算之後創業者會輕松很多,很多人都是這麽幹的,但我不一樣。我要扛著6個億的債務往前走,比輕裝上陣困難的多,但是債權人和投資者們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