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技術革新的追求……

李鞍,華人導演屆NO.1!

這不是公認的,只是在某些人看來,對了,他們眼中的華人導演界前五名:侯孝賢、王家衛、楊德昌、李鞍還有蔡鳴亮……

沒有張一謀,更沒有陳愷哥……

至於呂瀟然……

他是誰?

拍商業片的導演而已!

有倆臭錢!

《地心引力》,跟漫威一個吊樣的特效片!

反正《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還沒上映呢,就已經有一堆人表示期待了,去翻一下豆瓣(我是說現在),熱評第一:

‘李安用自己深沉的東方哲學,拍了一部美國的主旋律電影。過了知天命年紀的安叔更加平和卻也銳利,看著安叔在台上說,電影是他的夢他的信仰,他挑戰新技術只是為了讓夢更清晰,瞬間淚奔。見過那麽多導演,只有李安說電影是信仰,我才信。’

大哥,你跟我說說《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哪裏能看得出來東方哲學?

不是,你們舔的稍微有點邏輯好不好?

這玩意跟《誅仙》好評‘獻舍式演技讓人刮目相看!’有什麽區別?

……

首先定義:《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不是小眾電影!

4000萬美元的投資!

基本都是博納投的——於冬去年吹噓的‘博納今年要拿100億票房’,其中最大的自信源頭就是《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

按照常理推斷,《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拿了5億多的票房,還是在2012年,那四年後的《比利林恩》賺的票房肯定更多!

因為市場擴大了!

所以,於冬信心十足……

所以,他才會搞一個大型的首映,宣傳《比利林恩》……

還有,《比利林恩》更不是所謂的實驗電影!

早先就說過:實驗電影作為一種先鋒性的嘗試,基本上屬於技術、表現、敘事等手段的多方位的實驗,最終也極少會去選擇電影院來回收成本。

拿著4000萬的美金來實驗一個新機器的這只是《比利林恩》的商業道路上的一記加分項而非核心內容。

李鞍大導演雖然一直有著文藝片導演的外衣,但是請不要忘記,李導演在《比利林恩》之前所有的好萊塢電影作品上從來沒有虧過錢,李鞍也從來不是一個小眾電影的導演。

當然,李鞍大導演自己怎麽想的,誰也不知道,沒準他就是拿別人的錢實現自己的120幀、4D……

還有,《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是北美暢銷小說《漫長的中場休息》改編,原著很有名的,入選BBC本世紀必讀12本小說!

……

電影的幀數,就是畫面數。

大家所熟悉的24幀電影,就是每秒有24格畫面在人眼前放映,由於視覺的停留效果,形成了連續動作的影像。

簡單來講,所謂120幀就是每秒120格的畫面——清晰度倍增!

所以,呂瀟然清楚地看到了《比利林恩》演員臉上的3D痦子……

充斥了大量面部特寫,原本只需中景的鏡頭都被義無反顧地推得極近,幾乎每個角色都頂著紅鼻頭以及泛著血絲的面頰和眼睛——這是啟用這種技術的初衷或者副作用——導演企圖在這部作品中把一切變得纖毫畢見。

呂瀟然有點小尷尬……

過於清晰,給他一種錯覺:剔除了電影獨有的某種質感,像是在看高清電視。

至於劇情,真的就是肥皂劇!

這電影敘事完全不像是李鞍能拍出來的!

很失望……

簡單介紹一下《比利林恩》:比利林恩和他的戰友們在真實的戰火中被當做英雄的人,一旦回到俗常,就必須被納入一場表演。林恩和他的戰友們所經歷的一切一旦進入影像、解釋、傳頌與報道,就都被娛樂化了。他們的恐懼、自豪和悲傷都化成一種象征和固定格式,進而被消費。

最後,他們選擇重新回到戰場……

對於旁人來說,只有在那裏,這群人才真正維系了英雄的模樣,這一點才最殘忍!

這才是這個電影最打動人心的地方!

但是,李鞍好像只顧忙著展示新技術,並沒有用心打磨敘事……

就這麽平白直敘的講述,連個重點也沒有……

電影放映結束,呂瀟然被邀請到了台上——邀請他來,就是為了跟李鞍對話……

主持人是電影資料館的策展人沙丹,他是李鞍的鐵杆影迷,最有名的一句話:“戈達爾說,電影始於格裏菲斯,終結於阿巴斯。安叔要做的,就是當21世紀的格裏菲斯。”

他堅定地認為李鞍可以改變影史……

所以,他做主持人,話題肯定往120幀方向走,先是跟李鞍討論了120幀對電影的意義,然後又聊了4D,最後才問呂瀟然:“呂導演看完《比利林恩》,有想法挑戰一下120幀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