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 辯到你無言以對(第3/4頁)

“大家看啊,專家被李凡說沒電了!”

……

“誒,你說有沒有一種可能,造假者就是分析到了買家的這種心理,然後特意沒做舊呢?”

“去去去,像你這麽質疑下去,整個世界都亂套了。”

李凡道:“總結,從這個‘驩’字層層分析,這件屏風造假的概率極低!它,應該就是乾隆年間的。”

王華道:“也可能是現在的工藝品,也沒打算造假,就是仿古而成,正常銷售。也不是沒有這種可能。”

尼瑪,好討厭,又擡杠。

要是這麽擡杠的話,給你們一根杠杆,你們都能把地球翹起來。

李凡一句話,你們10句話,李凡提供10種思路,你們聯想到100種質問,什麽時候是個頭?

乍一看這問題問得很合理,人家問得沒毛病啊,但你一細想就不是那麽回事兒了。

試問,哪位專家這麽鑒定藏品了?如果按照這種疑問進行下去,基本沒有任何古董能一錘定音!畢竟假設誰不會?推測誰不會?

李凡臉色徒然冷淡,他剛要說話之際,管彤氣呼呼地站了起來。

她道:“我有話要說,我認為老師們考慮問題不對。

李凡說這個是乾隆年間的,因為這個特殊的‘通假字’在那一時期出現過,這是證據!

如果大家覺得李凡的說法不靠譜,是錯誤的。那麽,請以有效的確鑿的證據駁斥李凡,比如說,這個‘驩’字在民國時期出現過,並不是乾隆年間特有的,這叫反駁!

而不是這個可能是特意仿造的,這個字可能是特意偽造的,目的可能是這個可能是那個,可能騙他可能騙她,咱們是推理破案啊還是鑒寶啊?”

嘩!

現場哄堂大笑,這話真噎人,真狠!

李凡頭皮一麻,暗道:這姑娘有點兒生猛大勁兒了,這番話把自己也掛連上了,畢竟剛剛自己也沒少跟著他們推理。

王翔道:“管彤這句話說得好,咱們走偏了,接下來,咱們以證據說話,

李凡,你還有什麽證據說它是真的,除了‘驩’字。”

李凡道:“其實這個‘驩’字,結合整個屏風的品相就足夠了,那好,我就再多說幾句吧!首先請問,三位老師認為這件屏風是現代產品的依據是什麽?”

舞台上氣氛有些怪,雖然不是劍拔弩張,但是卻暗流湧動,大家說話聲音很平和,但略帶冷意,也有些尷尬。

陸館長:“這件東西就像之前說過的,哪哪都好,就是新啊。”

李凡問道:“如果除了新這一點呢?還有其他依據麽?”

三位專家再次不語。

李凡道:“首先,故宮博物院藏著一把康熙年間的太師椅,嶄新有如初,比這件屏風看上去還新。皮殼的形成是有條件的,氧化是有過程的,保存得當問題不大。大家有興趣的可以去故宮博物院看看。”

李凡又掃了一眼屏風,道:“這件屏風上雕刻著著名的西湖十景,有誰知道西湖十景是哪十景?”

有觀眾舉手回答後,李凡點頭,指了指其中一扇屏風,“大家知道十景中有‘柳浪聞鶯’,但這扇屏風上,為什麽寫著‘柳岸聞鶯’呢?”

大家一愣,對哈,這個怎麽沒人觀察到?

李凡解釋:“是不是有人認為這是贗品了?雕刻師傅‘刀誤’了?我告訴大家,乾隆元年就叫‘柳岸聞鶯’,這個西湖美景‘柳浪聞鶯’是後人改的。這個在‘彩西湖十景大折屏’上有明證,大家可以去看看。

而且,風吹柳浪起,是基本聽不太清鶯聲的。這,是我判定它是乾隆年間的證據二。

大家再看,屏風中,這個‘雷峰夕照’中有個細節,大家看塔身下面,用了大量的勾連技法,這個手藝已經失傳了。

……”

說了半晌,李凡看了看高達3米多的巨大屏風,道:“這如果按照贗品處理,得損失多少錢啊!”

藏寶人喜上眉梢,連忙向李凡鞠躬:“謝謝李老師,謝謝李老師!”

眾人再次看向三位專家,三位專家面紅耳赤,李凡哪哪都是理,想說也說不過他啊。

答案已經很清楚了,單憑一個“驩”字就能解決的問題,李凡“不得已”又浪費了一翻口舌,這才塵埃落定。

這時,突然間,但見陸館長哈哈一笑,“誒呦,瞧瞧,咱們也打眼了,年輕一代人中能有李凡這樣的人物,實在是太難得了!

我今天太開心了,人才啊!人才難得!”

王華也拍了拍手,“國學天才就是國學天才,我給你點贊!”

吳龍更是雙手抱拳:“佩服!佩服!”

……

這臉變的,實在讓人猝不及防。

現場掌聲響起,觀眾竊竊議論。

“我擦,李凡面對三位專家,還分析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