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會打臉嗎?

第二天下午,《承諾》正式開始展映。

章子芳跟這邊電影節官方算比較熟,她這些年來一直都在合作的制片人,也是屬於在歐洲電影圈裏比較有人脈的中國電影人之一,再加上她的幾乎每一部電影都能在歐洲賣一些錢,所以《承諾》租下的,是整個電影節規定了可以播放展映電影的若幹家影廳中第三大的一家。

事先就有報道,《承諾》的制片人也發動多年來的關系,在柏林當地的一些媒體上事先投放了一些軟文。

並且呢,章子芳過去這些年往歐洲跑所結識的一些老朋友,那些電影導演、演員、制片人、發行商、影評人等等,這個時候,也都會提前的幫忙鼓吹一下,寫一點對電影表示很期待的文字,對導演本人的一些紹介,等等之類。

甚至她的團隊還跟本地幾家報刊提前約好,在章子芳剛來到柏林之後,就抓緊時間做了一個專訪,隨後不久就在報紙上登出來……這一切的一切,再加上章子芳的電影本身在歐洲熱愛文藝電影的那部分觀眾中間的口碑,都使得《承諾》的展映第一場,迎來了一個相對程度的開門紅。

可以說,這是多少年積攢下來的一份開門紅。

羨慕不得。

展映開始之前,李謙比較早就帶著秦晶晶和傅學隆,自己的行政助理秦諾一起,過來《承諾》要做展映的影廳門口幫忙。

但是,基本上幫不上什麽忙。

十年來前後往歐洲這邊跑了那麽多次,章子芳身後的團隊對於前來歐洲參加電影節的事情,已經無比熟悉,所有的安排都可以提前就巨細靡遺地規劃好,帶的人手也是足夠,所以一切都顯得駕輕馭熟。

然後,李謙來了,除了擺了一會兒姿勢,供記者們拍照,就只能是在影廳門口看了一會兒,然後進去等著放映。

其實章子芳已經不太需要了的,但她的制片人還是提前制作好了大幅的宣傳海報,同時還印制了據說幾千份的宣傳手冊。

只要進門看電影就發,路過都派送。

李謙手裏也拿了一本,進去等放映功夫,就翻開來細細的看。

說白了,這些年復一年、一部又一部的進行力所能及的宣傳,為的其實已經不是當下的這一部《承諾》,而是為了持續地擴散章子芳導演這個品牌,和她的電影作品在歐洲這邊的影響力。

相比之下,《紅高粱》劇組在宣傳上的準備,就略顯寒酸了一些。

在接到了參展邀請之後,宣傳部門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也做了一批畫冊、宣傳冊的設計,最終李謙選定了一款,印刷好了,先於李謙他們就打包先發了過來。除此之外,宣傳部門還曾經請示要不要做海報啊之類的。

李謙當時想了想,本來去柏林參加電影節,就只是想去刷一刷藝術範兒的,拿不拿獎都沒那麽關鍵,至於這部電影在歐洲那些國家能不能賣出點錢來,也似乎並沒有那麽重要,所以到時候劇組大概只會組織那麽幾個人一起過去,要是還得折騰海報啊什麽的,就未免太累、太復雜了。

於是,他大手一揮,不做了。

或許對於國內絕大多數的電影人而言,能入圍歐洲三大電影節,哪怕不是主競賽單元,都是值得大大欣喜,然後就像章子芳所表現得那樣,抱著最大的希望趕過來,到處宣傳和忙活,力求哪怕不獲獎、沒能一戰成名,至少也在歐洲這邊的文藝和電影圈子裏混個眼熟什麽的。

但對於李謙來說,則不是那麽回事。

第一,他不是張國師,此《紅高粱》非彼《紅高粱》,這個時空也不是另外那個時空,所以,雖然自己剪完了自己回頭看,他覺得相比起當初初出茅廬時技法、水準、眼光還略顯稚嫩和粗糙的張國師版《紅高粱》,自己也會比較臭屁、比較得意地覺得,自己這一版,在吸收了對方的精華,彌補了不足之後,在很多方面,其實應該是穩穩超出的。

尤其是,作為自己心中定位為“實驗電影”性質的練手作品,他在拍這部電影的時候,相當的大膽,人物表演和故事剪切暫時不去說它,單單只說張國師的原作最受人推崇的那種潑墨式的色彩運用和鏡頭意向,李謙覺得自己這一版的作品,應該都是要比他超出不少的!

一來心裏有原作打底子,哪裏讓人拍案叫絕,哪裏略有瑕疵,哪裏仍可遐想,這些東西在張國師版《紅高粱》在國際上大張名目之後,二十多年來,都是已經被國內的電影圈子翻來覆去的研究透了的,很多東西都已成定論,張國師自己在一些深度訪談裏談到那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他自己的一些感悟和遺憾,李謙也都基本心知肚明——這就等於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再出發!

二來麽,李謙畢竟是電影學院攝影系的科班出身,玩攝影、玩光、玩色彩,那是拿手的本事。或許你讓他自己憑空創造,他未必真的就能拍出超過原版《紅高粱》的東西來,但拿著對方的成品,而且是成敗得失都已經被扒幹凈的作品,自己再去自由發揮地做一套類似的產品出來,當然就不會那麽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