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兄弟合心!(第2/5頁)

但電視劇,尤其是國產電視劇,實話說,會在開拍之前導演先把每一集、每個鏡頭的腳本都畫出來的……極其罕見。

一來電視劇真的太長了,少則二十集,多則三十五十集,哪怕是大概的把主要鏡頭畫出來,這個工作量也是異常的大;二來麽,電視劇的拍攝質量要求沒那麽高,尤其是國產電視劇的質量要求,就更是相當的低。

別的不說,只說鏡頭和攝影。

李謙原來是不懂這些的,一直到演了好幾年的戲,後來機緣巧合之下,開始幫一個老哥們管理片場,掛了個兼職副導演的名頭,才開始逐漸研究這一塊兒。

比如說,在另外那個時空的後世網絡上,經常有不少網民截圖對比國產電視劇和一些著名的歐美電視劇的鏡頭——《權力的遊戲》、《羅馬》、《紙牌屋》等著名的高質量劇集,都是經常被拉出來對比的對象。

而對比之下,很容易就能發現,這些著名美劇的電視畫面上,幾乎每一個鏡頭、每一個場景的布景、道具,都相當講究,每一個鏡頭的角度、那種光影的層次感、立體感,都會讓你感覺很精致、很用心、很講究。

反觀國內的電視劇,哪怕是大紅大紫的名劇,其中的絕大多數鏡頭,也仍然是極為平面化的——就是一個場景,幾個人物往那裏一站,直接開始對話,巴拉巴拉的過故事。

所以,很多人說,沒有回味。

這不但是當下這個時空的1998年的電視劇現狀,事實上也是另外那個時空2015年的電視劇現狀。

至於原因,當然不是因為中國人拍不出、玩不出那樣的好鏡頭,因為理論上來說,既然電影能拍出講究的鏡頭,那電視劇就肯定也能。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出於兩點:

第一點就是整體的大氛圍不行。而且不只是觀眾們的消費氛圍不行,連制作方的制作心理,也是不支持這種創作的。

坦白說,哪怕是已經2015年了,國內觀眾已經被歐美大片轟炸了好多年,網絡上很多觀眾甚至看美劇都已經好多年了,制作方還會不知道那樣才更好?

但一來那樣做實在是太費錢了,要知道,哪怕是另外那個時空到了2015年,演員片酬一漲再漲,但電視劇的制作成本,仍然也就是在千萬級別打轉,經常聽說某部電影投資破億、甚至幾億,但電視劇……幾乎沒有。

簡單說,做精品劇的結果很可能就是,你投入了,但掙不回來。

而偏偏,盡管網絡上有著很多對國產電視劇的吐槽,但電視劇制作方們按照老辦法拍出來,只要故事過關,你捏著鼻子也得看。更何況,真正被美劇洗禮過的人,畢竟只是年青一代,而他們卻並不是會為電視台貢獻收視率的那批人。

所以一來二去,制作方考慮投資收益比,根本沒有膽量、也沒有心氣去做那種高質量的精致劇集,而絕大多數觀眾對待正常的劇集,也能看得下去。制作方幹脆就不管網上那批年輕人怎麽罵了,該怎麽弄怎麽弄,你們願意看精致的,直接去看美劇就好了嘛!

第二點,則是人員配備上……還差了許多。

哪怕是到了另外那個時空的2015年,實話說,國內就連拍電影,真正手底下有水平、能把鏡頭層次感玩到出神入化的,其實也就還是那麽幾個人,絕大多數的國產電影,其實就是編個故事、找一堆明星臉拍出來賺錢的,能開始認認真真的給觀眾講故事的,已屬難得,已經就可以了大把賺錢了,整個產業的發展,還沒有進化到真的去玩那些更深層次東西的時候。電影尚且如此,何況電視劇?就算是有人願意砸錢拍,問題是,誰來拍?

讓張藝謀、王家衛、姜文去拍電視劇麽?

那顯然不太現實。

而且事實上,英劇、美劇、好萊塢電影所出品的那些影視作品中,固然有不少是精品,但也只是精品的比例比國內稍高一些而已,就這,還是因為真正能傳到國內來的,大部分都是精品的緣故,所以要認真的論說起來,精品劇少,這是全世界皆然的事情,非獨國內如此。

任何行業,任何藝術,精品從來都是少數的。

那麽,在國內的2000年前後,花大投資去做精品電視劇,可行麽?不說賺錢不賺錢的,至少,能掙回成本嗎?

李謙不知道別人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但他自己卻是已經考慮了兩三年了。而考慮來考慮去,他自己得出的答案是:短期來看,就算不賠,也賺不太多;長期來看,就算不賺,也賠不了!

觀眾能夠忍受普通水準的電視劇,並不代表他們不喜歡看高質量的、精致甚至精美的好劇——永遠都不要去低估觀眾們的智商!

全國十億電視觀眾,可能其中九億九千萬連攝像機鏡頭都沒見過,也根本不懂得什麽鏡頭的景深、層次感、光線等等這一大堆的專業術語,但一個鏡頭、一個畫面從電視上演過去,是用心了,還是沒用心,他能看得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