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專輯制作完成!(第2/3頁)

二十一世紀的時候人們說話喜歡講逼格,說到底無非格調的意思。

而《送別》,就是拿出來刷逼格的。

只不過,凡事有正面必有反面。

《送別》這首歌很厲害、很牛逼,不誇張的說,在李謙經歷過的那個時空裏,它是足以和《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並列的超級作品,只不過後兩者的主題是民族存亡,這個主題很大,那兩首作品的水準也是極高,所以顯得地位高高在上,而《送別》則純粹就是個人情懷的抒發,所以好像是顯得分量輕了些。

但單就音樂水準來說,《送別》其實毫不遜色。

甚至於,說句不恭些的話,如果沒有國家機器的推廣,那兩首事關民族存亡的大作品,一旦進入和平年代,平常估計也就只有少數人會去聽、去推崇,而《送別》,卻是足以憑借民間的自發口碑就能傳唱百年而不朽的。

但正是因為它這樣超高的地位、超高的作品質量,才使得只要這首歌一出現,就必然會極大的震動如今這個時空的國內歌壇。那麽,作為第一個唱出這首作品的五行吾素組合,就必將迎來更多、更嚴苛,甚至是吹毛求疵程度的審視、批評、乃至拷問。

也正因此,從錄音剛一開始,李謙就對五個女孩子要求得極其嚴苛,更是先集中地一口氣把快歌錄完,把《莫斯科郊外的晚上》放到最後,進一步為她們培養情緒、培養感覺。

可事實證明,還是很難。

而且這跟唱功、跟聲音,都沒有關系,純粹就是感情不到位!

在李謙看來,這首歌很難唱,但也很好唱。說它難唱,是因為它是一首慢歌,而且是一首相當講究的慢歌,對歌手的氣息、唱功,都有著極為嚴苛的要求。但說它好唱,卻是因為這首歌最重要的,其實不是唱功,也不是氣息。

而是感情。

正如對蘇軾詞作的那個著名的評價一樣,“學士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是青樓裏的那些歌姬水準不夠?唱功不行?顯然不是!要知道,在宋代那個時候,人家青樓裏的歌姬才是專業的!可蘇東坡的豪放詞,你讓幾個二八年華嬌嬌弱弱的女孩子手執紅牙拍板去唱,它就是怎麽聽都不對味!

要唱好《送別》,很簡單。

一個有一定演唱功底的人,年過四十,最好年過五十,經歷了一些事,沉澱了一些事,經歷過生離,也經歷過死別,你把這首歌給他,他哪怕是有些地方會氣息不穩,有些地方甚至會有點跑調,他甚至啞喉嚨破嗓子,但是那都完全沒關系,那種年齡感、那種歲月感一出來,《送別》這首歌,聽幾句就能給你聽得眼淚止不住!

但是平均年齡只有二十一歲的五行吾素……顯然沒有那種滄桑的歲月感!

於是,一天,兩天……到第三天,李謙幹脆把她們叫出錄音室,重新回到了排練室。

“我知道你們都還很年輕,我也知道你們的確是不太容易把握住這首歌的感情,所以,我對你們的要求並不高。你們都很年輕,但是我相信你們對於這首歌裏的這種感情,並不是完全沒有體驗!那麽現在,我來說,你們來回想……”

“你們都是十幾歲就離開了自己的爸媽,外出,到順天府去闖蕩,去做音樂,那麽現在,麻煩你們給我回想一下,你們還記得自己離開家的時候是什麽樣子嗎?自己是什麽樣子?爸媽是什麽模樣?你們是不是還記得媽媽給裝好的被罩和枕巾分別是什麽顏色?床頭上的那只小熊、或者小狗、或者是一只縫得很醜的小鱷魚?”

“你們剛剛過完假期從家裏回來,那麽平常呢?當你們回不去的時候,是不是偶爾回想起媽媽為你們做的某一道菜?當你們遇到困難了,遇到煩心事了,當你們一個人委屈地掉淚的時候,是不是會想起一些什麽?”

“還有、還有……你們還記不記得從窗口往下看,能看到的那些花壇?還有花壇邊跑著、笑著、鬧著的孩子?你們還記不記得自己從小到大待過的那些學校,還記不記得每年暑假後開學時那操場上長起來的一大片一大片的雜草?”

“你們肯定都有自己的好朋友,從小玩到大的鐵哥們、閨蜜,那麽,你們還記不得記得當你們即將離開家之前,你們的好朋友都說過什麽?你們是不是也一起喝醉過?那麽到現在,你們有多久沒見了?再見他們,你們還能回想起當初那個傻乎乎的年紀裏做過的那些傻傻的事情嗎?……OK,我看到有人眼圈開始紅了,那麽現在,回想它,抓住它,唱出來!”

……

錄制第一部分的五首歌,李謙帶著五行吾素錄了大約不到二十天。

錄制第二部分的三首歌,他們用了大概是十六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