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 “李行長”(三)

要把“非法經營”變成“合法經營”,需要縣委縣政府的支持,而且是大力支持。

首先,縣金融辦要站在基金會這邊,不要再開口閉口談“取締”,態度尤其立場要轉變為保護和支持。

然後是縣農委、財稅部門,包括分管農業、工業、財稅及分管全縣農基會清理工作的縣領導全要旗幟鮮明支持良莊農民合作基金會。

最好能夠成立一個領導小組,縣委書記兼任組長,縣長兼副組長,利用一切機會做上級工作,先“搞定”市農委、市金融辦、人行南港支行等涉及到的主管部門,爭取分管市領導乃至市委書記和市長支持。

“搞定”市裏去省裏,贏得省裏支持再去北京。

不光要把“地方保護主義”發揚光大,還要幫“良莊人自己的銀行”一級一級去跑。總之,縣委書記和縣長出面跟良莊鎮黨委書記出面是不一樣的。

這麽大事縣委書記一個人也做不了主,常委們的意見很重要,要是將來上級不高興怪罪下來,可以匯報成集體決策。

你們惹出麻煩,極可能會引出更大麻煩。

我幫你們解決麻煩,你們一樣要把我的麻煩放在心上,何況這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麻煩,同樣是你們的麻煩。

不給個明確態度李曉蕾是不會放樓下那幾位的,趁熱打鐵“統一”縣領導思想,用一口悅耳的京片子,侃侃而談起取締農基會本身存在的問題。

“改革開放以前,我國農村實行集體化,基本是簡單再生產,社會沒有剩余,對金融服務沒什麽需求。改革開放後,農民有了生產經營自主權,積極性被調動出來,社會產品開始有了剩余,擴大再生產被提到議事日程,也就有了金融服務的需求。”

“為解決這一問題,農村合作基金會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被列入全國十大農村改革試驗之一。由於大家都沒有經驗,在‘摸著石頭過河’中艱難前進,不可避免出現一些問題。”

“這些問題,主要是產權不清晰、管理不善、政府過多幹預、缺少有效監管、出現大面積的兌付風險,甚至在局部地區出現擠兌風波。對於出現的問題,包括學界在內的人們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態度:一是全盤否定、一棍子打死;二是區分對待,肯定成績,糾正錯誤,以利發展。”

羅紅新點點頭,崔麗華和武裝部長等常委深以為然。

一致認為“李行長”還是比較有水平的,雖然年輕,雖然生活在首都,但對農村、農業有一定了解。正所謂幹一行愛一行鉆一行,條理清晰,全說在點子上,顯然下過一番功夫。

功夫是下過,不過是別人下的。

“李行長”有一個龐大的“智囊團”及“顧問團”,有上百位法律、金融及政策顧問。何況基金會已被取締三年,這三年期間不知道來過多少工作專班、工作組、調查組和調研組,不知道開過多少次會。

每次來領導,鎮裏、基金會、股東代表都會據理力爭,別說董事長,樓下保安上來都能說幾句。

李曉蕾輕嘆一口氣,一臉遺憾說:“令人費解的是,決策層並沒有采取多數人贊同的第二種做法,而是采取的少數人主張的第一種做法,‘一刀切’地取締農村合作基金會,沒有考慮農村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對金融的巨大和旺盛需求,這絕對是一個失誤!”

上級怎麽可能錯,這就不太好評論了。

羅紅新摸摸鼻子,其他常委面面相窺,方峰被搞得啼笑皆非,下意識回頭看了一眼石向輝和笑而不語的副檢察長周勝男。

“據我所知,當時考慮的是農村已經有了農業銀行和農村信用合作社,依靠這兩家金融機構,就完全可以滿足農村建設、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對金融的巨大需求。實踐證明,這一判斷是不正確的。”

李曉蕾認真嚴肅,要是年齡再大一點,再跟老盧一樣打幾個手勢,搞不清的真以為是多大領導。

“事實是,農業銀行在商業化改革過程中,為追求經濟效益,紛紛從鄉鎮撤離回縣城,掀起一股不小的‘回城’熱潮,幾乎不給農民特別是經濟狀況一般的農戶貸款;信用合作社在鄉鎮一級區域雖然沒有競爭,但因為種種原因很難獨立擔當起完全滿足‘三農’金融需求的重任。至於郵政儲蓄,一提到它我就生氣!只吸儲不放貸,不光在良莊,在全國各地都這樣。利用其網點遍布全國大小城鄉、郵遞員每天穿梭於各村之間大多兼任儲蓄代辦員,以及隨著外出務工人員增多,匯兌資金滯留增加的優勢,把儲蓄業務做得紅紅火火,整個一農村資金的‘抽水機’。”

“曉蕾董事長,我不太明白,郵政局只吸收存款不放貸款,不放貸款就沒貸款利息,它拿什麽給儲戶支付存款利息?”平時沒在意,她這麽一說武裝部長猛然發現郵政儲蓄真像個抽水機,一臉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