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脈動式生產線

楊弘毅和魏鴻坤所研制的DSI進氣道自然是具有開創意義的,也正因為如此,盧嘉棟很想將這個在後世才得到大規模應用的空氣動力學技術,冠以中國人的名字,並永載史冊,就如同當年的“萬山導軌”一樣,只要提到這個名字便會想起槍械上的“魚骨排”,所以他才會第一時間想到用兩位老專家的姓氏來命名。

然而令盧嘉棟意外的是,無論是楊弘毅還是魏鴻坤,都堅決拒絕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這其中自然有軍工人員的保密制度,但更為重要的是,兩位老專家的大公無私,幾十年來他們不為名不為利,放棄國外的優厚待遇,千辛萬苦回到百廢待興的祖國,為的就是能夠讓這個叫中國的東方古國能夠重新煥發出昔日的榮光,只要祖國能夠富強,他們願意放棄一切,哪怕是最為寶貴的生命!

既然如此,那小小的命名自然無法進入兩位老專家的法眼,相比之下,他們更關心的則是這項極具潛力和價值的新技術,在新機的應用效果能否達到理論預期,對於這一點,盧嘉棟也很期待,但對於兩位老專家拒絕也不免有些遺憾……

不過盧嘉棟這份遺憾並沒有持續多久,便被另一個更為震驚的技術成果所取代,而帶來這個技術成果的不是別人,正是如今高新機項目的總設計師程遠航,只不過他這次拿出來並不是有關大飛機的技術創新,而是一項對未來航空產業極具影響的生產工藝——脈動式生產線……

“當年在美國的時候,看著汽車工廠裏的流水線作業,就覺得很震撼,後來在他們的船廠裏,也有類似的生產流程,所以我就在想,咱們飛機制造能不能也能搞出一種流水線式生產方式!”

江左省長州市郊外,剛剛完成廠房改造的飛機修理廠內,盧嘉棟站在寬大的飛機總裝廠房內,看著面前的一座高大的移動式飛機組裝台,微微有些出神,以至於程遠航的話,都沒有怎麽聽得清楚;

雖然已經有了先前楊弘毅和魏鴻坤所研制的DSI進氣道的驚嘆,但當有些粗糙的脈動生產線映入他眼簾時,盧嘉棟還是為不免被深深震撼了一把,要知道脈動式生產線可是世紀之交航空工業革命性的技術成果;

相較於傳統的機庫是飛機生產線,脈動式生產線不但將原本淩亂的工序和零配件供應體系進行了優化、整合,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將飛機裝配合理的分化成工時相同,工時相等的幾大步驟。

正因為如此,飛機生產便如同汽車流水線一樣,工人們只需要專注於自己崗位的工作,做好相關部件的鏈接和固定,如此一來,工人的勞動強度得到大大簡化,生產的專業性也隨之增強。

生產效率也就此成倍提高,當幾大組裝部分聯合在一起,在相同工時下同時完成組裝,整個生產線便如同人體的脈搏一樣向前跳動一次,如此循環往復,當飛機走完最後一站裝配平台時,便可以展翅翺翔,直沖九天……

美國從二戰時期便開始研究飛機流水線作業,六十年代末波音737投產時,當時的波音公司曾試圖利用工業流水線作業,來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只不過由於當時的工業能力還無法支撐起龐大的流水作業,所以並不成功;

隨著計算機的大量普及,特別是互聯網的大量應用,使得整體優化的和配比可以完美的實現,於是脈動式生產線便在這樣的條件下應運而生,第一條脈動式生產線依然是波音公司締造的,並應用於美軍“阿帕奇”直升機的裝配生產;

在深刻的體會到脈動式生產線的高效與有序之後,波音公司便將這一生產技術應用到民用客機生產當中,先是波音737,緊接著波音777,當最新銳的波音787建成投產後,所使用的生產線,正是全新的脈動式生產線,其極致的高效,可以保證兩天便有一架波音787組裝完成,並交付用戶!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看著波音的脈動生產線,也是眼熱不已,於是在美軍F-35投產之際,也建成自己的脈動式生產線,整整十五個裝配平台,如同灌香腸一般,連續不斷的向前運動,以每天完成一架的速度,向美軍提供最新銳的第四代戰鬥機……

程遠航曾經留學美國,並得到波音、麥道等航空制造巨頭的認可,雖然並不清楚後世的情況,但卻親身經歷了二戰時期美國航空業流水線改造的歷程,也正因為如此,在他心裏始終存著一份飛機流水線情節,並為此構建了一些基礎性的架構;

恰在此時,為了提高高新機平台的可靠性,改善生產工藝,優化生產結構,提高生產效率,成為運十平台的主攻方向,於是程遠航便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份架構,在經過一番整理和修改後,便形成了今天盧嘉棟看到的簡易脈動式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