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6章 DSI進氣道

又過了幾天,副總參謀長劉浩田結束了對萬山軍工生產聯合體的視察,只身返京,隨之而去的還有盧嘉棟與江匯川聯合起草的“小步快跑”的武器裝備發展方案,對於這份極具現實意義和價值的發展方案,軍委領導和高層首長們給予高度重視;

為此專門召開專題會議,談論這份發展方案,在會上副總參謀長劉浩田做了情況匯報,海軍司令員江匯川介紹了海軍試點的成果,而奉命進行說明的盧嘉棟則就“小步快跑”的武器裝備發展進行詳細的講述……

“小步快跑”的武器裝備發展並不難理解,而其中的長遠的發展規劃和漸進式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也符合當下中國的實際國情,也正因為如此,這份發展方案很快便得到軍委領導和高層首長們的贊同;

並在85年年底的軍委擴大會議上,正式將其確定為切實可行的發展方式,同時以這個發展方式為依據,確定了海軍新型導彈驅逐艦、新式主戰坦克、通用履帶式底盤等數個試點項目!

萬山航空研究所的新式多用途戰鬥機項目也作為重要的試點項目位列其中,不僅如此,還被列為“七五”計劃(第七個五年計劃1986-1990)的國家重點項目,獲得國家專項資金的扶持,只待這些項目取得成果,便可將寶貴的經驗和措施向全軍工領域推廣,到那時“小步快跑”的武器裝備發展方案便可正式成為軍工領域的發展戰略……

借著這股強勁的春風,本就如火如荼的新式多用途戰機的研制進程,更是如同烈火上撒了一層油,其發展勢頭更是不可阻擋,位於國防科技大學的“銀河一號”大型計算機、位於西南山區的風洞群、位於北京的流體實驗中心,都對新式多用途戰鬥機敞開了大門;

楊弘毅、程遠航、魏鴻坤等一眾萬山航空研究所的專家們,依托如此眾多的先進研制設備和基礎實驗設施,可謂是如虎添翼,要知道這些老專家們有著極其豐富的經驗和無比淵博的學識;

很多空氣動力形狀,先進的結構構想,早已在他們的腦海中勾畫出來,只不過由於設備的限制,無法進行相關的理論論證罷了,如今在萬山廠充沛的資金支持下,在國家的重點扶持下,大量先進的基礎設備為其所用,頓時便煥發出強大的創造力!

到86年年初的時候,原本三個基本型的新式多用途戰鬥機初稿,增加到了九個,光耦合式鴨翼形狀就做了二十多個,不僅如此,楊弘毅和魏鴻坤為了能讓新機擁有更完美的氣動外形,重新設計了機頭和進氣道,使得襲成至老殲九的兩側寬大進氣道,變得內傾,與機翼與機身有機的融合在一起,從而減少飛行阻力,提高飛行性能;

在進口的選著上,楊弘毅和魏鴻坤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從當下流行的楔形進氣道,到類似殲8Ⅱ矩形進氣道;從法式的半埋式進氣道,再到獨特的笑口式進氣道,兩位老專家前前後後共試驗了不下上百種,就在人們期待著兩位老專家會拿出怎樣的創新方案時,令人大跌眼鏡的事情發生了,楊弘毅和魏鴻坤的進氣道方案的確很獨特,獨特的簡直說不出話來。

因為他們的進氣道方案並不是人們通常意義上的進氣道形狀,而是一種略成弧形的半圓形狀,如果只是這樣還算好,最關鍵的是在進口竟然安裝了兩個猶如腮幫子的大鼓包,同時取消了輔助進氣口和放氣口,如此顛覆性的設計,讓人很難想象這究竟是兩位老專家的先見之明,還是一對老頑童的任性之舉!

當應用了新式進氣道方案的飛機模型呈放到盧嘉棟的面前時,也著實讓他這位後世穿越而來的軍工專家唬了一跳,直勾勾頂著對面沙發上的兩位專家,難以置信的直著辦公桌上的飛機模型:

“這……這……這是你們做的?”

盧嘉棟很少會有如次震驚的模樣,特別是在軍工領域,要說震驚都是他給別人的,也正因為如此在萬山軍工生產聯合體內,盧嘉棟始終給人一種淡然穩重的感覺,至少在加入沒多久的魏鴻坤眼裏是這樣的,所以當他看到盧嘉棟震驚的神情,並沒有覺得是自己近乎完美的設計讓盧嘉棟吃驚,而是覺得是不是哪裏出了差錯。

畢竟這種“鼓包式”進氣道結構是毫無先例可尋的新東西,在航空所內部就引起很大的爭議,如今眼見盧嘉棟與那些反對者初見的神色那般的相似,魏鴻坤的心也沒來由的提到了嗓子眼兒,一雙手也緊緊的攥住了自己的棉衣襟!

楊弘毅與盧嘉棟共事多年,不說是至親好友,那也是數一數二的忘年交,所以楊弘毅並不似魏鴻坤那般緊張,但見盧嘉棟的神情也不由得皺了皺眉,端起面前的茶水喝了一口潤了潤喉嚨,便開口解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