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2章 兵臨城下

摧枯拉朽,驚天動地;風卷殘雲,所向披靡……

當彼得羅夫少將所指揮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裝甲集群,以閃電突擊的方式將自己手中的長刀向伊朗人的脖頸猛力的砍過去時,伊朗人能做的,除了眼睜睜看著雪亮的刀光,劃過咽喉之外,其他的什麽都做不了……

這其中固然有伊朗士兵拙劣的戰術;固然有一線指揮官刻板教條的指揮;固然有反擊沖擊時的蒼白無力,可與這些戰術或戰役方面的失誤相比,伊朗高層在戰略上的錯誤判斷才是最致命的……

兩伊戰爭自開戰以來,伊朗就在伊拉克的突然襲擊下,喪失大片國土,雖說經過兩年多的艱苦鏖戰,伊朗將喪失的國土全部奪回,但這其中蘊含的兩國利益間的糾葛,民族之間的仇恨,教派之間的矛盾,卻被無休止的提升到一個難以調和的新高度。

再加上伊朗最高領袖霍梅尼,又是一個極端強硬,且是個有仇必報的領導人,因此,對於逐漸在戰場上取得劣勢的伊拉克,自然是不能放過,於是從1982年下半年開始,伊朗便開始向伊拉克本土發動試探性的進攻。

但由於種種原因,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進展,然而正所謂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正當伊朗決策層苦苦尋覓攻擊伊拉克本土的良機時,奧朗德裝甲戰鬥群的潰敗,就如同一張天上掉下的餡餅,讓伊朗決策層頃刻之間就陷入絕對的亢奮狀態。

因為,隨著奧朗德裝甲戰鬥群崩塌式的敗退,原本完整的伊拉克防線上,頓時出現了一條近十公裏的缺口,目光敏銳的伊朗決策層,自然不能放過如此千載難逢的機會,於是,抽調大批預備隊加強給南部集群,組成戰役攻擊集群,順著這條突破口攻入伊拉克本土。

意圖奪去伊拉克南部重鎮巴士拉,將伊拉克出海口徹底封死的同時,也將石油儲量豐富的伊拉克南部地區占為己有,同時還可以劍鋒北指,威逼伊拉克首都巴格達,為了完成這個戰略構想,伊朗可謂是傾其所有,戰略預備隊不夠用,就從處於防守態勢的中部和北部集群抽調精銳,意圖畢其功於一役,用最短的時間內達成既成事實的戰略目標。

可是伊朗高層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的種種做法,正中了彼得羅夫少將的下懷,因為伊朗人從其他戰線調兵,客觀上削弱了原有的防禦能力,這對彼得羅夫在突破地段的選擇上有了更加靈活的彈性。

秉承著蘇聯從二戰時就已經發展成熟的大縱深作戰理論,彼得羅夫少將把最終的攻擊點選擇在伊朗中部集群,和南部集群的結合部,並將最終的突破地段,限定在不足六公裏的狹窄戰線上……

就在這狹小的突破地域上,彼得羅夫少將卻集中火炮、迫擊炮、火箭炮等各類型火炮五百余門,包括先進的T-72坦克,BMP-1步兵戰車在內將近800余輛坦克裝甲車輛,超過五萬人的伊拉克共和國衛隊士兵!

而阻擋這支伊拉克精銳裝甲集群的,只不過是一支殘破不全的伊朗預備役師,正因為如此,當這支積蓄龐大力量的鐵拳打出去的那一刻,其後果可想而知,負責防禦的伊朗預備役師,還沒反應過來就被悉數殲滅。

隨後共和國衛隊裝甲集群,在彼得羅夫少將的指揮下,並沒有對堅固工事和設防城市實施占領,而是交由後邊的步兵前去完成,自己則率領裝甲集群主力,伴著伊拉克航空兵強有力的支援,在遼闊的大漠之中,掀起令人恐懼的風暴,似重拳,又如鋒利的鋼刀,朝著伊朗南部集群已經空虛的後方縱深,以極其淩厲的猛然刺穿……

不到二十四個小時,以“阿德南”機械化步兵師為右翼攻擊集群,掃清了伊朗位於阿拉伯河東岸的據點和補給極度,徹底封閉了阿拉伯東岸與伊朗內陸的4號和9號公路,從而將超過十二萬的伊朗南部集群重兵集團,圍困在巴士拉以東,阿拉伯河以西的狹小地域內。

六個小時之後,“巴格達”機械化步兵師,奪占阿拉伯河和卡倫河交匯處的重要交通樞紐,阿布弗羅斯,形成第二道閉合的包圍圈!

正在進攻伊拉克巴士拉的伊朗南部集群,在賈拉德中將的指揮下,反應不可謂不迅速,趁著伊拉克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封閉,立足維穩之際,組織精銳力量向阿拉伯以東,伊朗本土方向發起突圍攻擊。

然而在一層又一層的包圍封鎖之下,伊朗人的攻擊被層層抵消,恰在此時,緩過勁兒的伊拉克南部軍區,也集中精銳裝甲力量,對伊朗南部集群實施強有力的反攻,腹背受敵的情況下,整個伊朗南部集群陷入崩潰的邊沿,就在這時,彼得羅夫少將則率領主力“漢莫拉比”裝甲師,直撲戰略要沖霍拉姆沙赫爾城,以期形成第三道包圍圈,準備一舉吃掉這個伊朗重兵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