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高尚”的人

隨著裁判一聲令下,李小強開始擔當起記譜員的工作。“應氏杯”的規格很高,開幕式都是放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李小強雖然也算是一位“大高手”了,不過擔任這樣的工作依然不敢掉以輕心。

這種級別的比賽,記譜員一般有兩個。這當然也是為了慎重起見。一盤正式的職業對局,往往需要一天才能夠下完。棋手當然可以隨時活動一下身體。如果只有一位記譜員的話,那這個工作就很難做了。就算他只是去了一趟洗手間,棋手對弈也不可能等他回來以後再落子。如果棋盤上多下了幾手棋,他總不好意思開口詢問別人吧。

重大比賽安排記譜員,除了記錄棋譜以為,其實還有防止出現糾紛的意思。看過“棋魂”的棋友應該都對這樣一個細節有點印象吧。最初的藤原佐為是日本的“宮廷棋手”,相當於貴族的圍棋“家庭教師”。他之所以“轉世”,就是受到了對手的陷害。這個細節估計很多人都不太明白,下棋就是下棋,一切都是擺在明面上的。下一盤棋怎麽就能夠被人家“陷害”呢?說實話,這其實和日本圍棋規則的不完善有關。

日本的圍棋規則采用的是“比目法”,用這樣的規則計算勝負,那麽在棋盤上吃過的子就顯得非常重要了。用日本規則下棋,在棋盤上提過的棋子是不能隨便亂放的。必須把這些棋子單獨放在一邊,因為這在最後計算勝負的時候是用得上的。

一盤棋下完後,把所有的死子單獨拿出來放在一邊,然後加上你在棋盤上圍的地盤,就是你的總“目數”。藤原佐為就是這樣被別人陷害的,他吃過的子,被人家悄悄的“偷走”了,最後在計算勝負的時候,才發現自己的“總目數”不夠,導致贏棋變輸。

說實話,不能怪藤原佐為太“笨”,這樣都能被人家陷害。因為對一位有一定水平的棋手來說,用這種方法計算勝負完全是多此一舉。只要有“提一個子等於2目”的概念,根本就不需要利用棋盤外邊的東西,勝負在棋盤上就可以分辨出來。後來的中國規則采用“數子法”,其實也有這方面的原因。把所有的問題放在棋盤上解決,不僅簡單,而且有效。

日本圍棋規則大多是沿襲了我國宋代以前的那一套。就連藤原佐為受人陷害的這個細節,其實也有故事“原型”的,這個“故事原型”就發生在我國古代。有趣的是,在日本的“棋魂”中,藤原佐為悲劇了,而中國的這個故事原型,則充滿了喜感。

在我國北宋年間,下圍棋的風氣也很盛。也有類似於藤原佐為那樣的人,這就是大家常常說的“翰林棋待詔”。宋朝就有這麽一位圍棋高手,他的水平很高,高到可以隨心所欲的控制勝負,讓人摸不清他的底細。無論他和什麽人下,他永遠都只贏人家一個子。

平心而論,如果水平確實高一大截的話,要做到這樣是不難的。朱元璋那個“勝棋樓”的故事是神話,在棋盤上用棋子擺出一個“萬歲”的造型,這個太難,沒有這個可能。類似的還有一個故事,相傳當年周小松和曾國藩下棋,他讓曾國藩9個子,在棋盤上把曾國藩的棋分割成9塊,每塊棋都只是兩眼做活。必須承認,這個故事可能也是假的,這樣做的難度也太大了一點,基本沒有可能。但是高手想控制勝負還是可以的,人家不想贏那麽多,這個確實可以做到。當然,前提是水平必須高很多。

宋朝的這位“翰林棋待詔”就是這樣一位棋手,他下棋永遠只贏那麽一點點,讓人摸不清他的底。當然,碰到有的人他還是會輸的,這個人就是皇帝,他陪皇帝下棋,那就盤盤都輸,當然,他每盤棋同樣也是只輸一點點。無論什麽情況,他永遠都只輸一個子。

這個皇帝就是宋朝的第2個皇帝趙光義。這個人的圍棋水平是不錯的,他不僅喜歡下圍棋,據說他還曾經創造了不少死活題。有不少題目還流傳至今。如果一個人能夠創造圍棋死活題了,那圍棋水平肯定低不了。當然,這些題目到底是不是趙光義創造的?現在就不得而知了,完全可能是其他人創造的,以他的名義發表而已。

當然,我們現在來猜測的話,趙光義的圍棋水平應該是不低的。這個應該比較靠譜。為什麽這樣說呢?就因為這人有自知之明。說實話,圍棋只要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一般都會有自知之明。例如趙光義和這位“棋待詔”下棋,別人永遠只輸給他一個子,他絕對不會認為自己的水平比人家高。他應該是知道自己下不贏別人的,這點自知之明還是有。

同樣,下圍棋的人都有一點好奇心,他知道人家的水平比自己高太多,但是具體高到什麽程度呢?他就非常好奇了,因此總想去探一下人家的底。因此他就想了一個辦法,再一次和那位“棋待詔”下棋的時候,他就“命令”人家必須贏自己。要說皇帝的目的很簡單,他只是想“摸底”而已。可那位“棋待詔”就有點抓狂了,一時間也弄不清楚是什麽意思。因此在誠惶誠恐,患得患失中,又陪皇帝下了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