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章 黃金面具(第2/3頁)

“這是日本方面拿出的交換方案?”

“嗯,這篇《吾廬》交換回日本之後,應該也是要捐獻給東京國立博物館的。當然,這絕對不是說日本人比我們更愛國,而是因為他們有一套相對比較完善也比較可行的機制。其實我一直都在建議,對於一些非常重要的文物,我們也應該采用這種方式來操作,那就是由一些大財團出面正價收購,然後國家再在相應的政策方面予以照顧,這也算是一種等價交換,也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會長久,否則,總是讓一些愛國人士吃虧,以後誰還敢愛國?”

李逸聳了聳肩膀,這種事情可不是他一個小人物該關心的,更何況,再好的想法都要有人來執行,誰又敢保證這個口子打開,到最後不會變成某些人牟利的溫床?沒有這個控制力和執行力,那還不如維持現狀,畢竟,多一件少一件文物沒什麽,真要是執行出現了偏差,那損失可是顯而易見的。

“乾隆粉彩鏤空轉心瓶,乾隆聖人系列瓷板畫……咦?這個東西還有點意思啊。”

李逸注意到的這個瓷板畫是一套8塊寬40厘米,長80厘米的瓷板畫,每一塊瓷板畫上均繪有一名聖人,分別是孔子、孟子、荀子、墨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和孫子。從照片上看,這套瓷板畫制作的相當精美細膩,畫中人物飄逸,神采逼真,堪稱瓷板畫中的珍品。

而且,這套瓷板畫似乎和普通的瓷板畫還不太一樣,采用的也不是平板素瓷手工繪畫上色而後燒成的技術,而是采用了當時清宮密不外傳的瓷胎畫琺瑯技術,也就是琺瑯彩瓷板畫,所以應該更加的珍貴。

李逸記得非常清楚,在2008年的時候,一組由歷經康雍乾三朝的意大利籍宮廷畫師郎世寧繪制的“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瓷板畫曾經拍出過1.58億軟妹幣的高價,那一套,就是琺瑯彩瓷板畫。

“能夠流傳至今的精品瓷板畫非常少,尤其是這種完整成套的我估計國內一共都不超過5套,更何況這套還是琺瑯彩的……媽蛋,這麽珍貴的一件東西,之前我們竟一點消息都沒摸到!”

李逸點了點頭,因為瓷板畫都是手工制作,無法批量生產,而且在燒制過程中,瓷板沒有圓周張力,比瓷瓶、瓷盆等更容易發生變形、窯裂等事故,成功率很低,所以,精品的瓷板畫本身就比較難得。

再加上保存的時候,因為平板形瓷器比其他形狀的瓷器更易碎裂,所以很難留傳,就更別說是這種成套的了,件數越多,越難完整保存!

“這些到底是什麽樣子,只怕還要看實物才行,你看,這件似乎就有點變形,不過照片看不大清楚,也不知道嚴重不嚴重……”

“是嗎?還有變形的?那可是有點可惜了啊!”

田澤川將資料拿過去,湊到眼前細看了一陣,忽然一拍大腿,嚷道:

“我擦,這照片不會是PS過的吧?我怎麽看著這個變形的角度有點不大對勁啊!”

“不會吧?我們又不會傻到直接根據照片就成交,做這些有什麽意義?不過這張照片確實有點奇怪,好像在這個角有個S形,要真是這樣,應該是燒的時候就出了問題。”

“那這套瓷板畫的價值可就要大打折扣了,本來我還以為就這件最珍貴呢!先不管它,你全部看完再說吧。”

李逸“嗯”了一聲,接著往下看。

第三件是一件景泰藍的六方貫耳瓶,這種瓶子,不同於一般的圓瓶,而是呈扁六方形,如果是瓷器的話,燒制的時候必須分塊連接,制作工藝相當復雜,難度很大,但因為景泰藍多是銅胎,所以在珍貴程度上反而有點下降。

只不過這件景泰藍瓶子,以人物故事為主要紋飾,另外在鍍金、鏨刻方面應該是狠下了一番功夫,不但金色濃重,刻飾精美,而且從工藝上看,似乎還融入了一些畫琺瑯的工藝,具有典型的金碧輝煌的皇家藝術風格,應該是一件清乾隆時期的宮廷精品。

李逸看了一下介紹,這件居然還是很少見的純金胎,不由點了點頭,默默的將它劃入了可以交換的行列。

“咦?不可能吧,這件東西居然都能拿得出來?”

一看到第四張照片,李逸不由輕“咦”了一聲,盯著畫面看了幾眼,就飛快的將視線轉移到下邊的介紹上去了。

這張照片上的東西,是一件黃金面具,圓臉,雙眼、大嘴鏤空,鼻梁挺直,嘴型似乎還略帶笑意,資料上給出的數據是高3.7厘米,寬4.9厘米,重量5克,而厚度則是0.01厘米和0.04厘米不等!

雖然資料上只有數據,沒有黃金面具的來歷,不過這個形狀和尺寸,已經足以讓李逸判斷這是一件什麽寶貝了,因為這件黃金面具,和2001年蓉城西北金沙遺址出土的那件小巧玲瓏的黃金面具幾乎一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