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秋日山景圖》(第2/3頁)

李逸一邊細細瀏覽畫中的湖光山色,一邊暗暗開啟了鑒靈牌。一陣冰寒的涼氣流過,他的眼睛略略瞪大,隨即又恢復了正常,這幅畫,竟是比趙伯駒更早了一百多年,也更加出色的五代南唐畫家董源的一幅《秋日山景圖》!

揉了揉下巴,李逸覺得有些意外,因為董源是南派山水畫的開山鼻祖,史載其山水畫作多以江南真山實景入畫,而這幅畫中所描繪的山川河流卻更像是巍峨雄峻的北方山水,這是怎麽回事?

不過不管怎麽回事,鑒靈牌不會出錯,而本來就在思索這究竟是誰人風格的李逸,在得到提醒之後,也慢慢的在畫面中找到了那種淡淡的“不裝巧趣,皆得天真”的風格,因此越看越覺得這應該就是董源的作品。

相比起趙伯駒,董源在華夏畫史中的地位要高出許多,絕對是屬於那種開山鼻祖一流的人物。

董源所創造的水墨山水畫新格法,不但得到巨然和尚的追隨,世人將兩人並稱董巨,而且,元末四家和明代的吳門派,更是將他奉為典範,明末清初畫家,“四王”之一的王鑒甚至公開評論,說“畫之有董巨,如書之有鐘王,舍此則為外道。”

像董源這樣,對後世能夠產生如此深遠的影響,在華夏山水畫史上都是非常罕見的。只是因為距今年代久遠,他傳世的作品非常稀少,目前能夠確認的也才只有四幅,而像這幅一樣,用南派的筆法來畫北方山水的,更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李逸相信,這幅畫如果拿回國內,絕對會在一定範圍內引起轟動。

“帕特,這幅畫你準備怎麽賣?”

帕特在李逸看畫的時候就一直留意他的表情,他雖然不知道李逸有多高的鑒賞水平,但觀察買家的表情和情緒卻是一個商家必備的優良品質,因此雖然李逸也沒有露出多少端倪,他卻隱隱看出了李逸對這幅畫的重視。

“不管是不是趙伯駒的作品,這幅畫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佳作這一點,想必李逸先生也不會有太多的意見,這樣吧,800萬歐元,不知道李逸先生您覺得如何?”

800萬歐元?李逸慢慢的皺起了眉頭,臉上很自然的就流露出一副為難的表情。

這幅畫,雖然是一幅佚名之作,但就像是古董中的大開門一樣,一打開畫卷,畫面中那種大家的氣度就撲面而來,擋都擋不住。

他當時就判斷不可能會太便宜,但這個價格還是有點出乎他的意料,他本來以為帕特的開價應該在400萬左右,沒想到竟一下翻了一番,這下,事情可能就有點難辦了。

當然,能夠以800萬歐元的價格買下一幅董源的大尺幅作品,其中所占的便宜到底有多大,每一個對華夏古代書畫市場有所了解的人差不多都能清楚,但李逸考慮的卻不僅僅是這些,他考慮的更多的是後續和羅果夫以及他準備介紹給他的那些朋友們的交易。

是的,這幅畫他確實是可以讓步,因為這幅畫的真實價值很可能會是一個天價,但即便讓步,也絕對不能讓帕特他們看出他真實的想法,否則後邊的交易就不太好辦了。

李逸默默的低下了頭,看似是在考慮帕特的這個報價,但實際上卻是在估量著這幅畫的真實價值,也借此給帕特施加一點壓力。

目前,市場上華夏古書畫拍賣紀錄的保持者是黃庭堅的書法作品《砥柱銘》,在2010年的時候曾經拍出了4.368億的天價。排在第二位的是元四家之首王蒙的《稚川移居圖》,售價高達4.025億元軟妹幣,再下來的作品,幾乎就很少有超過億元成交的,這也造成了目前市場上近代書畫作品碾壓古代作品的一種態勢,但實際情況卻不是這樣。

實際的情況是,因為華夏歷史上元、清兩代外族入侵,漢民族文化出現了很大的斷档,再加上每到王朝末年必動蕩不堪,近代更是有鴉片戰爭、八國聯軍入侵、抗日戰爭等對文物傳承破壞巨大的戰爭,所以能夠完整流傳下來的大家之作非常稀少,而且其中的絕大部分還都被各級博物館所收藏,根本就不可能上市流通,才造成了目前的這個局面。

李逸估計,如果能將範寬、黃公望、李成等人的代表作都搬上拍賣會,其成交價即便達不到4億這麽驚人,但也絕對不可能會低到哪裏去,那就更不要說鐘繇、王羲之、顧愷之、閻立本這些人的作品了。

而很顯然,董源最少也是和王蒙不相上下的人物,而且這幅作品的尺幅還如此巨大,其具體的價值就更加的不好估量。

“李逸先生?”

看到李逸遲遲沒有說話,帕特有點沉不住氣了。

“哦,抱歉,剛剛想起了點其他的事情。”

李逸做出一副不好意思的模樣,看起來很像是沒把這幅畫放在心上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