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章 跟鐵保幹上了(第2/2頁)

因為從這篇詩作來看,鐵保在楷書方面的水平絕對不在劉墉之下,甚至說稍有勝出都不為過。

只不過自古以來,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除了那些公認的大家,其他書畫家的作品存在爭議也很正常。如果是純粹的收藏家,要不要收藏,以什麽價位收藏,只需要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就好,但如果只是想倒手賺錢,這類拿捏不定的作品最好還是小心一些為妙。

仔細的檢查了一下,李逸確認這篇詩稿確實是鐵保的真跡,只不過就算是動用鑒靈牌,也無法鑒定出這是否是首本,所以他看了一眼高達10萬歐元的標價,很是不屑的搖了搖頭,輕輕的將作品放到了一邊。

緊接著,他的目光轉向了放在一旁的一方青綠色的長方形硯台。

這方硯台,長約11厘米,寬約7厘米,乍一看顏色和松花石硯有點相像,但其實卻是端硯中的綠端,單只從材質上來講,比松花石硯還要更加名貴一籌。

但綠端在端硯中也不是什麽上好的材料,通常,以顏色來分的話,端硯中,以紫中帶藍為最好,其次是紫帶青和紫帶赤,接下來才是白、青、綠等顏色。尤其是綠端,多產自小湘峽一帶,老坑、麻子坑、梅花坑、宋坑等名坑幾乎都沒有出產,所以單只從材質論,這方硯很可能並不會太珍貴。

只不過,決定硯台收藏價值的,材料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硯台的傳承,尤其是在銘文中明確注明為名人所有的,其價格往往都是天價。

就好比李逸賣給胡志遠那方松花石硯,材質雖然不如四大名硯,但因為在清代,松花石硯基本上都是禦用,所以胡志遠花了80萬還覺得是占了不小的便宜,可如果換成端硯,沒有銘文標明其出處的話,其價值很可能也就只是幾萬塊錢罷了。

眼前這方硯台不同,不但有銘文,而且還多達三處,所以很可能是一方非常名貴的硯台。

“嘉慶六年辛酉花朝得於淮安節署,鐵保!”

“噗”的一聲,滿心想著這方硯台會如何珍貴的李逸差點沒當場就噴了,這居然會是鐵保這家夥用過的硯台!

搖搖頭,目光從一邊放在筆架上的湖筆上掃過,一個念頭忽然跳了出來,這玩意,不可能也是鐵保用過的吧?

可是,答案就是這麽巧,當他看到湖筆上陰刻的鐵保二字,又用鑒靈牌鑒定這確實不是後加上去的之後,心中不由充滿了迷惑,這家店,跟鐵保有什麽關系嗎?連賣的東西都是成套成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