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八章 驚人的收藏(第2/3頁)

一番討價還價,最後的價格定在了118萬歐元上,減去李逸讓給羅果夫的那件“夢幻精靈”吊牌,李逸還需要支付給他整整100萬歐元!

“李逸先生,我看您對瓷器應該是有所偏愛,在我的收藏中,瓷器也占了很大的比例,不知道您還有沒有興趣?”

“哦?您還都有哪些瓷器?”

羅果夫笑了笑,打開電腦,調出了一個文件,

“這是我藏品中一些比較珍貴的華夏文物,李逸先生如果有興趣的話,可以慢慢挑選。”

“呵呵,那我就不客氣了!”

李逸接過筆記本電腦,先看前言,發現這個目錄中僅是瓷器就有119件,另外,古籍共有32本,古書畫作品40件,玉雕玉飾類38件,古代金銀珠寶飾品類87件,其他還有明清家具、雜項共97件,加起來的總數量竟超過400件!

這些古董,幾乎每一件都配有圖片,有些還有好幾個角度的照片,因此這個文档的總長度超過500頁,而這家夥僅僅還是一個連參加古董雙年展的資格都沒有普通古董商,他實在是難以想象那些蜚聲國際的知名收藏家手中又會有握有多少的華夏古文物!

一邊在心中慨嘆,一邊下拉鼠標翻頁,而僅僅只是第一件藏品,就讓他的眼睛眯了起來。

排在第一位的,竟赫然是一件古瓷中的精品,北宋定窯白瓷刻花碟。而且,這件瓷器的造型還稍稍有點奇特,直徑雖然只有12厘米左右,可是碟沿向上外撇折起的部分卻超過了3厘米,看起來更像是一個比較淺的小碗。

器底,紋路清晰的刻著蓮花、蓮葉紋,線條自然流暢,隱有淺浮雕之美,應該是北宋中期定窯的巔峰之作。

第二件,同樣也是一件重寶,北宋汝窯的青瓷刻花荷葉口瓶。第三件,則是一件鈞窯的天藍釉大碗,直徑達到了罕見的24厘米,第四件,終於不是五大名瓷,但李逸估計,其價值多半也不低於這些名瓷,因為這是一件精致的米黃色的北宋吉州窯剪紙貼花梅枝紋盞,這種瓷器,國內藏品的數量不會超過100件,而且,像是這麽完好這麽精致的有可能連10件都沒有!

宋吉州窯鹿斑玳瑁釉盞,北宋耀州窯青瓷刻花牡丹紋執壺,宋黑釉鐵銹斑梅瓶,北宋柿釉鬥笠碗……

李逸越看越是心驚,這119件古瓷,竟有一半都是宋代古瓷,其中只是五大名窯的制品就有8件,而剩下的那些,不但有5件罕見的金代黑釉古瓷,甚至連元青花都有好幾件!李逸估計,只是這些瓷器的價值就有可能超過一億歐元!

相比起這些古瓷,羅古夫所收藏的古籍則稍稍有些遜色,李逸一連看了20多件,也沒看到一件價值超過10萬歐元的珍品,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編號為0228的一件殘本,竟是一卷唐代的佛經《維摩詰經變文》!

這卷經文,在說明上注明了出自敦煌藏經,全本長度估計超過3米,而目前的殘本長度只有1.8米,而且還有多處字跡剝落。

但即便是這樣的一件殘本,其價值也不可估量,只是……

李逸看了一下後邊的一本古籍,卻是一本明刻本,不由有些疑惑,如果按照價值來分,這件不放在第一也應該放在古籍類壓軸,怎麽會不聲不響的放在中間呢?難道,這件不是真跡?

沒看到原物,李逸也不好妄下斷論,只好壓下心中的疑惑,接著往後看,沒想到,書畫類的第一件就嚇了他一大跳,這竟是名列華夏十大名畫之列的《富春山居圖》!

隨即,李逸就笑著搖了搖頭,因為無論如何這幅畫也不應該會在羅果夫手上,這件,絕對是一件仿品。

《富春山居圖》是元代著名書畫家黃公望的一幅名作,世傳乃黃公望畫作之冠,為紙本水墨畫,其寬度為33厘米,長度則達到了驚人的636.9厘米。

這幅畫的傳承非常清楚,歷經無用上人、沈周、樊舜、談志伊、董其昌、吳正志之手,明朝末年傳到收藏家吳洪裕手中。傳說吳洪裕極為喜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下令將此畫焚燒殉葬,被吳洪裕的侄子從火中搶救出來,但此時畫已被燒成一大一小兩段。

目前,較長的後段稱《無用師卷》,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前段稱《剩山圖》,現收藏於江浙省博物館,是該館的鎮山之寶。

根據這些記載,羅果夫這幅畫絕對是一件贗品。可是李逸一點一點的看完了長達數頁的照片之後,卻發現,沒見到真東西之前還真不好判斷,因為只是從照片上來看,這幅畫和黃公望筆跡的相似度超過90%!

超過90%?!

李逸被自己這個判斷嚇了一跳,他努力的回憶著記憶中《富春山居圖》的畫面,卻發現,這幅畫不但筆法近似,就連畫面也極為近似,甚至於大多數的畫面都和他腦海中的記憶完全重合!